新能源產業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發現和應用。新能源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把發展新能源作為順應科技潮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加之,我國提出區域專業化、產業集聚化的方針,并大力規劃、發展新能源產業,相繼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新能源產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我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十分迅速。據調查,"十一五"期間,我國新能源呈跳躍式發展, 我國新能源年利用量總計3億噸標準煤,占當年能源消費總量的9.6%。各種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規模明顯增長,體現了我國新能源加速發展的趨勢。
發展新能源產業對國家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關系到我們國家能源獨立的問題。當前我國社會還處在高速發展之中,對能源的需求很大。舊的能源格局是以化石能源為基礎,但是我國的儲備卻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因此不得不向外尋求能源合作,而如果新能源產業能有所突破的話,我們可以減小對外國的依賴,大大促進能源獨立,保證國家安全。
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還關系到未來能量來源多樣化問題。如果單純地依靠一兩種能源,那么不久以后這些能源就會枯竭,就像單一的生物無法存活一樣,新能源的出現讓人們可以利用自種不同的能量資源,這樣能量來源多樣化就得到了加強,就不用害怕能源的"生物大滅絕"了。
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還可以使我們國家能源利用更方便。新能源產業所要研究的不單單是某幾種能源,還要研究怎么獲取能源,怎么更方便更快速地轉化能源,它的發展會讓我們的能源利用的便利性大大增加。
但是,新能源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顯現。一方面是在缺乏明確市場拉動的背景下,政策層面片面求大求快,導致揠苗助長,反而傷害了新能源產業,比如風能、太陽能的產能過剩。建議按照產業的發展規律來培育產業,特別重視國內新能源市場的開拓,在供熱、發電、交通燃料三個能源終端市場中,找出適應我國能源市場需求的新能源產業重點扶持。
另一方面是大氣環境監管問題,碳減排由發改委負責,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由環保部負責,造成監管和政策脫節,環保部制定的政策由于不考慮碳減排,而只針對一般大氣污染物,因而在替代方案上并未優先考慮可實現低碳的可再生能源,這樣,在解決環境能源政策層面無法形成合力。建議對環境問題的管理統一口徑,對現有的監管手段和設施統一調度,盡快形成政策合力,推動經濟轉型,實現綠色發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通常有兩種主要政策措施:一是補貼產業使其成本降低,從而直接具有市場競爭力;二是對化石能源征收高額碳稅,提高其成本,降低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間接達到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目的。前者屬于行政手段,后者屬于更市場化的稅收杠桿,通常在產業發展初期主要使用前者,產業發展成熟期主要使用后者。我國產業政策偏重行政手段,而稅收杠桿的運用稍顯滯后。在煤炭、石油價格大幅下行背景下,正適合推進碳稅收繳工作的順利開展,建議加強此項工作,促進能源更迭。
來源:原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