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北京市召開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談緒祥匯報“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2018年上半年執行情況”。
7月26日,北京市召開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談緒祥報告“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2018年上半年執行情況”時指出,北京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5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比預期高0.3%,增速與國家一致。
全市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在全市經濟增長保持平穩的同時,北京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農業生產繼續收縮,上半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5.9億元,同比下降18%。與此同時,都市型現代農業結構優化效益提升。效益較高的溫室、大棚產值占設施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97.6%,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平均每個觀光園收入同比增長1.5%。
工業方面,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9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二者有交叉)分別增長17.1%和12.7%。而重點行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0.4%,醫藥制造業增長19.1%,汽車制造業增長4.7%。
第三產業運行平穩,上半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快于全市gdp增速0.4個百分點。其中,金融、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優勢行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到58.6%,繼續發揮主要帶動作用。
投資補短板、優供給的作用更加突出,上半年,全市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資517.億元,同比增長43.6%;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39.7%。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結構優化和升級步伐加快。在市場消費方面,上半年,全市實現市場總消費額11991.7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1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消費價格漲勢溫和,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漲幅與一季度持平,生產價格運行平穩。
對于大家關注的居民收入,談緒祥表示,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79元,同比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4%,增速高于一季度0.5個百分點。
以"減量"促高質量發展
對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業,北京以創新發展為引領,正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2018年上半年,北京做好“加減法”,首都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起步良好。其中,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法人單位減少259家,這259家中將近八成是一般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
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市場主體則增長較快,據了解,上半年全市新設服務業企業8.4萬家,其中科技服務業和租賃商務服務業合計占比超過五成。
此外,北京發展效率不斷提升,創新創業蓬勃發展。從中關村的數據來看,中關村示范區企業收入的利潤率是7.5%,同比提高了0.6個百分點。
同時,北京新業態和新產品的頻頻涌現,上半年限額以上批零企業網上零售增長22%,拉動零售額增長4個百分點。智能電視和集成電路的產量分別增長3倍和26.5%。
在城市功能上,上半年北京全市交通領域基礎設施的投資增長10.3%,交通領域的基礎設施投資占基礎設施投資的一半。
下半年,北京將緊緊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繼續完成拆除違法建設4000萬平方米任務,完成500家一般制造業企業調整退出,高水平建設“三城一區”主平臺,實現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到630公里以上等年度發展計劃。(記者 劉美君)
轉自:千龍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