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智能無人機廠商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在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ces)上推出的自動駕駛飛行器ehang184完成了載人首飛。ehang184即指1位乘客,8支螺旋槳,4支機臂。
該飛行器的機身主體由四軸八槳的動力系統、單人機艙和一個行李后備箱構成。ehang184目前的續航時間為23 分鐘,速度可達100 千米/小時,同時具有自動起降、自動駕駛、自動避開障礙及按照目的地自動規劃航線飛行等功能。
其實載人無人飛行器并不是一個特別新鮮的概念,真正來講,其實際上與前幾年熱潮的飛行汽車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普及,載人飛行器也在這個基礎上加以升級,直接走上了無人駕駛這一條道路。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載人飛行器也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如果能大規模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的緩解交通擁擠的狀況。有專家表示,載人飛行器并不會取代現有的飛機,但可以彌補城市交通中最后一公里的空白。
目前看來,讓載人飛行器起飛并不是問題,但是要真正實現順利起降、全自動飛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是大家最重視的安全問題,無人汽車的事故至今還讓很多人記憶猶新,讓很多人對無人飛行器也望而卻步。當然,從技術的角度看,飛機都這么安全,小飛行器的安全只要技術能跟得上,在投入實用前相信這類問題還是能解決的。雖然沒有官方說明如果突遇故障怎么辦,但無人飛行器對于一些自然條件下的挑戰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應對措施。
其次,從實用性角度考慮,目前的載人飛行器也有很多的不足。例如目前載人無人器的續航時間大部分都在30分鐘上下,從實際應用距離看,也只能恰恰和電動自行車持平。另外,無人器的飛行高度也是一個問題。大部分載人無人器在測試時,飛行高度都限制在10米以下,這使得其并不能規避地形的限制。
最后,從價格來講,這些無人器的價格都已經高達20-30萬美元,遠高于汽車售價,這使得其實際運用的成本大幅升高,也限制了其大規模的應用。這也使得載人無人飛行器更像是一個有錢人的玩具,離平民還相距甚遠。
來源:原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