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東淄博市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為統領,以建設新型工業化強市為突破口,突出以“四新”促“四化”,扎實做好“高、新、輕、綠”四篇文章,著力構筑“753”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淄博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步伐。這是近日召開的淄博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傳出的消息。
推動工業邁向中高端
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突出化工、傳統機械、建材、冶金、紡織、輕工、陶瓷等七大傳統產業,組織開展“技術改造突破年”活動,逐一明確規模以上企業轉型升級方向和技術改造路徑,集中抓好年度投資323億元的306個重點技改項目,引導企業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對生產經營實行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全程再造,推動企業自身及全產業鏈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提升。
大力推進制造業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設10家智慧工廠和100個智能車間,積極爭創“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
加快動能培育新興化,突出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行動計劃,持續深化與大院大企的戰略合作,集中抓好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池、鋁基新材料、碳纖維新材料、電子芯片、mems傳感器、機器人、高鐵車輪、生物制藥及裝備、高效電機等領域的一批重點項目,著力培育10個新興產業示范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左右。
加快發展生態綠色化,堅決摒棄資源依賴型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和綠色節能產品。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加大“破”的力度,全面完成70萬噸粗鋼、60萬噸生鐵過剩產能化解任務,持續深化“散亂污”企業治理,堅定不移推進僵尸企業市場出清工作。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加快產業結構輕型化的關鍵舉措,突出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現代金融等三大主導產業,集中抓好年度投資270億元的163個服務業重點項目,服務業占比達到47%左右,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服務業比重達到50%左右。
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加快建設11個現代化物流園區,著力打造物流強市。抓好淄博新區商務中心金融街等金融聚集區建設,積極引進和發展銀行、保險、證券、信托、基金、創投等現代金融業態,支持齊魯股交中心、齊商銀行、農商行做大做強,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
推進淄博經開區大數據小鎮、上海斐訊臨淄大數據中心、黃三角物聯網產業園以及卓創資訊、隆眾資訊等專業園區、骨干企業建設發展,推動信息服務業實現新突破。積極發展健康養老、教育培訓、體育休閑、家政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努力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需求。
著力提升集約集聚發展水平
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統籌抓好市五大園區和省級經濟開發區建設,加快推進“張店、臨淄、桓臺、高新區”相鄰園區,“桓臺、高青”相鄰園區,“淄川、博山”經濟開發區,“張店南部、淄川北部、臨淄西南部”區域等四個邊界關聯片區的互聯互通、融合發展,集中打造產業聚集區、經濟隆起帶。
強力推進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加快化工園區村莊搬遷,完成城市人口密集區危化品生產企業的搬遷、轉產和關閉,推動化工產業加速邁向集約化、高端化、綠色化。
進一步強化園區載體功能,各園區重點打造1~2個主導產業,集中力量壯大龍頭企業、招引重大項目、完善產業鏈條,培育一批優勢產業基地。加快建陶、耐火材料、日用玻璃等專業園區建設,規劃建設電機泵類、智慧廚電、軟體家具等10個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產業轉型升級示范集群。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園區標準廠房、倉儲物流、融資租賃等服務平臺建設,降低企業投資成本。進一步理順園區體制機制。依法授予省級經濟開發區縣級行政審批權限,探索實行靈活高效的用人機制和分配機制,充分激發園區活力。
切實增強區域創新能力
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引領,深入實施人才強市和創新驅動戰略,支持淄博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打造國內尖端水平、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中心和產業高地。
積極推進中國鋼研淄博研究院、中科院過程所綠色產業科技園等創新平臺建設,深化與山東理工大學、淄博職業學院等校城融合發展,推動各類研發平臺晉檔升級。
繼續實施高新技術創新“雙十”計劃,強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重點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組織實施創新創業“齊創行動”,加快建設iuia(國際大學創新聯盟)魯中國際創客中心、桓臺創智谷等優質平臺,著力培育10個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基地。
全面落實淄博“人才新政23條”,組織實施人才隊伍建設“六大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十年培訓計劃”,努力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不斷強化轉型發展支撐
突出優質投資拉動,實施重大項目建設攻堅行動,全力抓好年度投資1030億元的332個市重大項目,確保項目開工率和投資完成率達到100%。
深化政、銀、企合作,完善多元投資機制,提高普惠金融服務覆蓋率,促進社會投資穩定增長。
突出企業素質提升,精準扶持“工業企業50強”和“創新型高成長企業50強”跨越發展,支持駐淄央企、省企加快重大生產力布局,鼓勵上市企業通過并購重組等吸附優質要素,壯大骨干企業群體。推動中小微企業加快成長,省級中小企業“隱形冠軍”達到20家以上。
啟動實施“10萬企業家三年培訓計劃”,力爭年內精準培訓2萬人以上,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家2000人以上。
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行動計劃,深入推進企業管理對標,支持“老字號”創新發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動更多企業走“質量強企、品牌興企”的內涵發展道路,夯實實體經濟發展根基。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