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的7月社融數據和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中國7月m2貨幣供應同比增長8.5%,高于預期的8.2%;7月社會融資規模為1.04萬億元,低于預期的1.1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1.45萬億元,高于預期的12750億元。
“m2增速觸底回升,反映當前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市場利率回落,銀行信貸超預期增長,存款派生效應增強,市場流動性狀況好轉。”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人民幣信貸超預期增長,表明銀行放貸能力和意愿增強,同時信貸結構優化有利于助力持續擴大內需。
對于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低迷,溫彬認為,這表明仍受委貸、信托等表外融資下降的拖累,隨著資管新規和銀行理財新規落地,表外融資變動趨向平緩,有利于社融增速保持平穩。
溫彬表示,下一階段,隨著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相關政策實施,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更好地解決“三農”、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預計年內仍有一至兩次降準空間,法定存貸款利率或將保持不變。在世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于緊縮的背景下,我國市場利率進一步大幅下行的空間有限,需要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定價參考市場利率,切實降低實體經濟部門融資成本。”溫彬說。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7月起,人民銀行完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方法,將“存款類金融機構資產支持證券”和“貸款核銷”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在“其他融資”項下反映。(記者 向家瑩)
轉自: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