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中國能源國際合作2016/2017》指出,從加強能源實力向構建能源權力轉型,是中國全球能源戰略新的戰略目標。
“當前全球能源形勢發生重大改變,無論是能源生產還是能源消費都醞釀著革命性的調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國際合作,中國全球能源戰略基本成熟,其戰略目標也從單純增強能源實力,向將能源實力轉化為能源權力轉移。” 《報告》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國發院研究員許勤華表示。
《報告》指出,能源權力是一種基于一國能源實力所產生的能夠實現國家其他利益以及影響他國的能力。全球范圍內,建立在能源實力基礎上的能源權力被重新建構,不再以“油權”為唯一核心,還包含“能源供應權”“能源需求權”“能源技術權”“能源金融權”以及“能源碳權”。
“能源供應權”是指國家因擁有能源資源,在世界能源市場中具有資源供應的絕對權力,如沙特;“能源需求權”是指能源需求國因巨大的能源消費量而具有的強大市場權力,如中國;“能源技術權”是指進入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后,擁有先進技術就有了把握世界未來發展走向的影響權力,如德國;“能源金融權”是指憑借發達的金融體系以及對全球金融的影響力,對于能源價格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如美國;“能源碳權”是指由于掌握了能源產品含碳量的計算方法以及碳政治的話語權,在低碳經濟秩序中具有的相對權力,如歐盟國家。
許勤華強調,為實現戰略新目標,我國要以推動能源合作、促進能源革命為使命,通過在“一帶一路”地區的能源外交和能源服務,提供國際公共產品,促進國際能源新秩序的建立。通過國際公共產品,中國一方面履行了負責任大國的承諾,推動世界能源向清潔可再生轉型;另一方面也實現了能源革命,從能源大國轉向能源強國。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曾興球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國際能源合作要實現三大轉型,一是從擴大規模向提質增效轉型,二是從參與管理向參與治理轉型,三是從單一油氣合作向多元合作轉型。為此,我國應該認真研究戰略、全球市場、技術、國際管理機制創新、人才這五大問題。
來源:中國能源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