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制造2025》將機器人列為十大重點領域之一,國內機器人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一些制造企業也已經成功應用工業機器人來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如美的的黑燈工廠,海爾的智能工廠。整個社會對工業機器人的接納程度也越來越高,促進了機器人產學研各個層面的發展。各地政府也出臺政策對機器人產業進行補貼,如東莞政府每年補貼2億元推動機器人換人,浙江省對企業購置的工業機器人按購置費的10%進行財政補貼。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國,市場發展穩定,汽車及其零部件制造仍然是工業機器人的主要應用領域,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不斷深入和國際制造業中心向中國的轉移,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會進一步加大,市場擴展的速度也會進一步提高。
中國勞動力價格上漲推高生產成本,被認為是工業機器人快速進入制造業的原因之一。在制造業向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工業機器人替代空間巨大,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都將維持高速增長態勢。同時,國家政策方面也對工業機器人產業大力扶持,極大促進了工業機器人市場的蓬勃發展。
不可否認,國產機器人企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隨著中國市場對機器人的需求持續增加,更多國外機器人廠商瞄準了中國市場。雖然中國機器人廠商在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開發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仍舊無法擺脫對國外零部件的依賴,其可靠性及精度仍然無法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同時,國內的制造企業雖然會選擇部分國產機器人,但其應用場合以上下料、搬運等低端應用為主,在需要復雜操作的場合,仍然選擇國外廠商為主。
根據最新數據,2017年全年我國進口工業機器人超過84000套,創歷史新高,較2016年增加將近32000套,較2014年次高增加將近20000套。我國工業機器人進口數量的大幅增加,側面反應了中國市場對于工業機器人的需求爆發。出口方面,2017年全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超過28000臺,與2016年大體相當,萎縮約3%。雖然,2017年工業機器人出口數據表現不如進口數據,但仍有可圈可點之處。
《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目標瞄準未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與質量的提升。產量提升的過程,內銷無疑是解決產能去向的重要方式,而出口外銷也不失為承接國內產能暴增的重要去向;同時,國內機器人質量的提升,也已經提高了國際客戶對我國工業機器人的認可度。隨著海外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打開,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將把目光瞄準海外。
國產工業機器人企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面對來自世界領先工業機器人廠商的競爭壓力,國產工業機器人企業仍需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堅持自主研發、努力創新,走出一條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崛起之路。
來源:原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