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資本’的出現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佛山就站在這次工業革命的‘風口浪尖’,一定要充分發揮優勢。”近日,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央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姚余棟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為佛山金融發展提出了一個“智能資本”的新方向。
姚余棟認為,作為制造業大市,佛山發展產業金融的核心就在于制造業尤其是智能制造領域。“未來佛山的制造業一定是以‘智能資本’為主導。”姚余棟表示。他同時建議,隨著目前國內迎來股權融資的春天,佛山企業應“能上市就上市”,積極投身資本市場。
■專家簡介
姚余棟,央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長,現任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互聯網股權融資專業委員會主任,擅長宏觀經濟、貨幣政策理論及實踐、國際經濟與金融、共享金融等領域的研究。
1 供應鏈金融探索將成重要切入點
南方日報:佛山是制造業大市,你認為要發展好金融,佛山的抓手是什么?
姚余棟:在我看來,佛山的制造業發展水平驚人。因此,佛山的金融發展路徑應與其制造業相結合,把自身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佛山提出的“三鏈融合”是很好的路徑規劃,發展制造業一定要走向智能化。與傳統制造不同,智能制造是一種新的“智能資本”。
一個現象是,佛山的制造業投資在過去幾年是下行的,但利潤正上行。這說明傳統制造業投資在下降,邊際收益在減低,但通過投資新的“智能資本”獲得了較高的收益。傳統制造走向智能制造一定是脫胎換骨的過程,我認為,將來佛山的制造業也將不再是傳統制造,將可能以“智能資本”作為主導。
南方日報:你提出了一個新概念“智能資本”,該如何理解?
姚余棟:所謂“智能資本”,可以這樣分析:當下,佛山的制造業有很多是由機器人或人工智能主導的,它們一方面可以替代勞動力,另一方面本身又是機器。機器人應該收稅嗎?有人認為應該收,因為機器人具有勞動力特征;有人認為不應該收,因為機器人只是智能裝備的一種。
事實上,按照以往經濟學的理解,我們分析一般的生產力方程的時候,分為勞動力和資本。1969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斯提出,“智能資本”可以作為除勞動力和資本之外的第三種要素加入。
全球曾經歷過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紡織機的應用,第二次是電氣的應用,如果第三次是以計算機與互聯網為代表,我認為,第四次就是以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資本”的應用。
中國的制造業有著其獨特優勢,當前又趕上全球人工智能革命、機器人革命,與制造業相結合就形成了智能制造。佛山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戰略支點,因此一定要充分發揮智能制造的優勢。
南方日報:改革開放以來,佛山的民營企業家積累了大量的民間資本。您認為應該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民間資本?
姚余棟:我認為應該以發揮自身優勢為主導。根據我的觀察,佛山的民間資本大多都投向小型的制造業企業,或者投向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但這些似乎都不是佛山的特點。我的建議是,佛山企業家可以以其本身對制造業的了解,更多地將資本投向智能制造領域。
另一方面,在佛山制造業發展過程中,規模較大的平臺型企業與眾多較小的制造業企業形成供應鏈的聯合,由此誕生的供應鏈金融,將成為佛山金融發展下一步的重要切入點。
目前,供應鏈金融本身也在進行探索,需要大數據和多種技術的支撐,對于佛山而言亦是一個機遇。
2 股權融資進入“春天” 佛企“能上市就上市”
南方日報:制造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走勢密不可分,你如何看待2018年的經濟走勢?
姚余棟:過去分析經濟走勢往往是從經濟周期或是商業周期的角度,現在有一種新的提法叫做金融周期。
大成基金匯聚集體智慧開發的“大成四季”表,就是結合了經濟周期和金融周期,共分為四個象限。經濟發展良好,但金融收縮,我們叫做春季;經濟周期上升的同時金融擴張,就是夏季;如果經濟收縮,但是金融在擴張,就是秋季;經濟和金融同時在收縮,這就是冬季。
利用“大成四季”這一方法論能夠更加客觀、全面地描述經濟狀態。
從宏觀來看,可以發現,國家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階段性的成功,使中國經濟強勢回暖,所以國內經濟是屬于上行的。同時,還應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包括企業部門需要去杠桿,金融就進入收縮周期。
綜上所述,經濟擴張、金融收縮,中國的經濟正好屬于“大成四季”中的春季,也是股權融資的“春天”。
南方日報:在“大成四季”的春季階段,你對佛山企業的發展有何建議?
姚余棟:我建議佛山企業在此階段積極上市融資,無論是新三板、a股還是創業板都能夠獲得比較好的發展。隨著ipo的正常化,企業上市的排隊期已經從三年縮短為一年三個月。雖然每次通過率不一樣,但這是制度化審核的過程,追求的是上市公司的質量。
目前新三板上市公司已經達到一萬兩千家,包括集合競價也在逐漸推出,區域性股權市場也發展良好,將來還需要股權眾籌方面的探索創新。
數據顯示,佛山的上市企業至今僅為54家,與蘇州、無錫這些同體量的城市相比數量較少。我認為,佛山的上市企業數量應該更多,城市上市公司的市值就決定了城市的未來。未來,隱形冠軍在中國是很難存在的。因此,我建議佛山企業積極走向資本市場,能上市就上市。
3 加強互聯網股權融資的探索
南方日報:但我們細看2017年資本市場走向,各板塊基本都以龍頭企業為主。你認為未來是否還會延續這一趨勢?
姚余棟:在“大成四季”的春季階段,股票偏于龍頭企業是一個較為無奈的導向。只要是春季,這樣的趨勢還會延續。
但要注意的是,中小微企業為國家創造了80%的就業崗位,貢獻的納稅比例是60%,相比之下,他們的處境較為艱難,需要高度關注。
佛山乃至中國很多中小微企業都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這也是世界性的難題。因此,我們應為中小微企業營造更好的環境,幫助托底。
南方日報:你認為要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可以進行怎樣的探索?佛山有眾多的中小微企業,他們應該如何借力資本市場?
姚余棟:從資本市場來看,國內的私募股權、風險投資機構已超過兩萬家。這一數字看似龐大,但中國擁有超過五千萬家企業,具有創新價值的企業約五百萬家。對比之下,金融服務的供應與需求差距是比較大的。
因此,必須要探索新的模式以大規模、高效率地服務這些企業。我認為,股權眾籌就是一種比較合適的方式。
美國有一家名為angellist的股權眾籌平臺,一家機構就能夠幫助近2000家企業進行股權融資,效率非常高。而國內一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僅能服務10家企業,效率相差約200倍。因此,基于互聯網進行的股權眾籌,也是我們下一步急需探索的方向。
來源:南方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