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療儀器是利用人造磁場(外加磁場)施加于人體的經絡、穴位和病變部位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對治療和康復起輔助作用的儀器。按照用戶的不同,磁療儀器可分為醫用磁療儀器和家用磁療儀器兩類。
近些年,中國消人居消費能力不斷提升,同時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也不斷增大,亞健康人群快速增長,無論是醫院、美容院等場所,還是個體家庭,對磁療儀器的市場需求都在不斷增長。
根據新思界發布的《2018-2022年中國磁療儀器行業發展現狀深度調研及投資咨詢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磁療儀器市場規模為15.8億元,增長率為9.0%,到2017年增長至22.3%,增長率也上升為9.7%。
近些年,中國消人居消費能力不斷提升,同時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也不斷增大,亞健康人群快速增長,無論是醫院、美容院等場所,還是個體家庭,對磁療儀器的市場需求都在不斷增長。
根據新思界發布的《2018-2022年中國磁療儀器行業發展現狀深度調研及投資咨詢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磁療儀器市場規模為15.8億元,增長率為9.0%,到2017年增長至22.3%,增長率也上升為9.7%。
作為一種治病保健的方法,磁療有著悠久的歷史。
在歷史上,我國人民對磁療的認識遠比西方早。早在春秋時期,扁鵲就曾用磁石做枕,為秦穆公治療偏頭疾。但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磁石主要被當作一種天然藥石內服,醫治各種疾病。到唐代,磁石逐漸由內服藥發展成為物理治療方法。據唐代馮贊所著《云中雜記》記述,“益精者,無如磁石,以為益枕,可老而不昏,寧王宮中多用之”。我國古代醫學始終領先世界,古人不但提出預防為主的養生理念,而且在使用磁石枕的過程中,發現其抗衰老、防止老年癡呆的功效,并在王宮中普及。
但是,人類磁醫學的實踐一直以使用天然磁石為主,理論研究沒有明顯進展。直到19世紀末,西方才出現人工制造的磁療器械。這一時期,西方科學技術發展很快,西方學者不斷舉行各種學術會議,討論生物磁學方面的問題。隨著新的現象、新的效應、新的理論、新的應用不斷涌現,人類方對磁醫學開始深入和系統的研究。
美國化學家彼德·阿格雷率先發現磁場保健的機理。他發現,人體細胞膜上存在著很多直徑2納米的水通道,經血液循環運來的營養物質,必須由小分子團水攜帶穿過水通道進入細胞。磁場可以將體液中的大分子團水切割成0.5納米的小分子團水,同時防止紅細胞聚集,幫助人體實現物質交換。
20世紀60年代,航空事業得到空前的發展,然而,頻繁的太空活動后,宇航員出現頭暈、惡心、乏力等亞健康狀態。在對宇航員身體機能進行全方位監測后,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現象是由于缺磁影響人體新陳代謝。醫學家稱之為“磁饑餓癥”。從此,缺磁現象引起世界各國科學家的高度重視。如何獲得使人一日受磁不超過100高斯,又能穿透人體的理想的磁場環境,成為人工模擬磁場的技術壁壘。
中國人對于健康養生和家居保健已經越來越重視,未來磁療儀器的市場規模會應該一個大的爆發期,尤其是在家居磁療儀器領域。但同時,人們對產品質量和功能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現有的基礎低端磁療儀器根本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
因此,當前磁療儀器企業應該從技術研發著手,提升自身的產品等級,推動整個行業的發揮在那由低端向高端進發,不僅僅是為了奪回被進口產品占據的國內市場,更是為了進軍具有無限發展潛力的國際市場。
來源:儀器交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