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10月12日發布的最新產銷數據顯示,9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5.6萬輛和239.4萬輛,產銷量比上月分別增長17.8%和13.8%;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1.7%和11.6%。1~9月,汽車產銷均完成2049.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0.9%和1.5%,比前8個月增速分別回落1.9和2個百分點。具體來看,1~9月,乘用車產銷分別為1735.1萬輛和1725.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0.13%和0.64%;商用車產銷分別為314.1萬輛和323.1萬輛,同比增長5.17%和6.31%,增速比上年同期明顯回落。
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表示,9月產銷數量大幅下滑,超出預期。“此前中汽協方面預測今年我國汽車市場增速為3%,但前三季度銷量僅增長1.5%。這表明我們對前期的影響因素認識不足。”許海東表示,“因為四季度基數較大,今年增長3%肯定是無法實現的,可以說負增長或成定局。”
對于影響汽車市場的具體因素,許海東大致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十九”大以來,我國經濟已經開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型,當前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反映到汽車產業上,就是去除低端產能,例如我國一些自主品牌的低端suv產量明顯下降;二是出于環保政策加嚴的原因,相關部門關停了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和工廠,出現失業等情況,從而影響了一部分購買力;三是近期我國出現的偶然原因,例如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多個p2p平臺倒閉等占用了消費資金;四是中美貿易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汽車產業。
對于產銷大幅下滑,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即使今年出現負增長也在情理之中,多年以來我國汽車產銷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主要依靠外力的拉動,以及相關政策的鼓勵和刺激,實際上也透支了市場需求。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體系,無需再把高速增長當作單純的發展目標,更重要的是擺脫對外力的依賴,真正提升我國的汽車品質,實現高質量發展,保持競爭力。”(記者 馮玉婷)
轉自:中國汽車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