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美國宣布已經與加拿大、墨西哥達成了一項新的貿易協議--《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以取代原有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美國官員表示,《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將有可能成為未來美國與其他國家簽訂貿易協議的樣板。
汽車產業的利益鏈長,美國很重視。與老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主要的不同在于汽車業的政策,在《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的框架下,美國將搶回更多的汽車零部件的制造,墨西哥將采購更多的美國汽車零部件以出口美國整車。而日本和德國出口美國的零部件選擇也可能有一些顧慮。這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墨西哥出口的影響,但我們中國汽車工業會自強。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9月30日晚發布的新貿易協定文本,《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共30多個章節,涉及市場準入、原產地規則、農業、貿易救濟、投資、數字貿易、爭端解決、知識產權等多個方面,還包括就部分問題達成的附加雙邊協議。
新協議對汽車制造的原產地規則提出了更高要求,規定貿易區內銷售的自產汽車比例必須達到75%,而此前規定的比例為62.5%。目前看美國從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汽車進口規模都在400億美元以上,因此要強調美國和墨西哥的貿易問題是必然的。隨后就是針對日本和德國的貿易平衡。
原產地的75%占比這一條是針對汽車零部件,要求在北美生產的汽車零部件售價比例需要達到75%,才可享受關稅豁免。這個百分比高于舊協議的62.5%。而目前的汽車零部件的優勢在中國對美國出口,近期中國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出口表現也很好。
中國的整車出口近期也是快速調整方向,2017年對墨西哥的出口暴增,這也是應對中美貿易戰的較好措施。
總體看,中國汽車進出口貿易總體相對均衡,2015年貿易順差1億美元,2016年貿易逆差53億美元,2017年也是貿易逆差71億美元。從汽車出口結構來看,整車對外貿易基本上屬于大幅的逆差狀態,大概有300億美元左右,而零部件的出口基本上是順差狀態,也是在300億美元的順差。
中國對美國的汽車與零部件貿易,總體來看是順差逐步穩健縮小狀態。2015年到2017年大概是在30億美元左右水平,其中中國出口整車逐步增大,而中國進口美國整車也是持續增長的。應該總體說,中美之間的汽車貿易是互補的,中國進口美國整車、出口汽車零部件,總體是相對良性健康發展的。
新協議計劃將部分工業生產從墨西哥轉移至美國和加拿大,規定40%到45%的汽車生產必須由最低工資為每小時16美元的工人完成,且工廠只有支付工人最低工資,才可享受免稅優惠。核心含義就是美國進口車中的部分零部件是美國造的,只有美國和加拿大才能達到這樣的工資標準。這就是從墨西哥搶就業崗位回到美國的鐵銹地區。
總體看,中國的工資收入較高,有利于內需的普及,尤其是私車普及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重大機會。(作者為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 崔東樹)
轉自: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