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業革命以來,為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先污染后治理”成為了一條約定俗成的規范。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界以來,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各國關注的重點。
環境監測儀器作為對環境質量評估的重要儀器,在環境監測治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環境監測市場也在不斷地發展。
據預測,到2022年,全球環境監測儀器市場將達到48.6億美元,2016年至2022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6.85%。其中,中國市場2016年至2022年的復合年增長率最高,如此成就,除了得益于我國近年來在環境監測領域不斷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也更是各個地方政府部門對于該領域的支持。
環境監測儀器市場逐漸受到政府的重視與扶持。尤其是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及新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政策法規文件紛紛面世實施,其政策拉動性和法規標準倒逼性,極大地帶動了我國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
據了解,自“十一五”末期開始,我國環境監測儀器儀表產業開始加速發展。如今,隨著物聯網的應用普及和國家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環境監測儀器儀表行業資金投入不斷加大,監測儀器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改革開放以來,不僅僅是在儀器儀表行業,在各行各業,國產和進口就像賽跑的兩個人,一個遙遙領先,一個奮起直追。尤其是“十三五”以來,國內儀器儀表企業緊跟政策紅利,不斷加大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投入力度,應用范圍和涉及領域也不斷擴大,進一步增強了國產儀器在市場中的占有率。據業內預計,到2022年,環境監測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9億美元。
由于早期技術問題,國產儀器在本土不但沒有競爭優勢,反而長期處于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國內的“進口好于國產”固定思維長期存在,成為國產儀器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礙。長期以來歐美日都掌握著世界上大多數高新核心技術,不斷突破正是其保持不敗之地的根本原因。國產儀器如果在技術研發方面“停擺”,很快就會失去絕對優勢。國產儀器想要走向世界就必須不斷走出國內政策支持所營造的產品舒適圈,用更先進的技術不斷更新自己,這樣才能真正把產品推向世界。當前世界競爭格局正在改變,新興技術的崛起讓儀器產業的發展動向更趨于智能化、便攜化、綠色化。
要想環境監測領域更進一步,除政策層面的宏觀調控外,行業也需一些優質企業加強研發力度,不斷打造新產品、新技術,共同為日漸繁榮的環保產業出謀劃策,為監測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活力。
來源:原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