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去產能效果顯現和煤炭價格高位運行,煤企業績迎來大翻身。
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已有29家上市煤企發布了2017年業績預告。其中,約8成煤企預增,僅4家公司預減。此外,有10余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增幅超100%。
其中,昊華能源(601101)預增幅度最大,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5437.97%到 6070.89 %。該公司表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大幅增加,主要原因之一是煤炭價格持續高位運行,自產煤增收明顯。此外,恒源煤電(971)預計同比增長3036.38%,冀中能源(000937)、大同煤業(601001)、陽泉煤業(348)、陜西煤業(601225)等業績增幅預計也都超過200%。
中國最大煤炭上市公司——中國神華(601088.sh;01088.hk)于1月30日發布業績預告稱,2017年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約452億元,較上年增長約225億元,同比增長約9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業績預計增長約219億元,同比增長約94%。
中國神華稱,2017年度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為受國內經濟穩中向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顯現、水電出力偏弱等因素影響,下游用煤、用電需求增長,煤炭價格同比實現大幅增長。在報告期內,中國神華增加商品煤產量,加大自有礦區周邊及鐵路沿線的外購煤源組織力度,積極做好電力營銷,實現煤炭銷售量及平均銷售價格上升,運輸業務量、售電量上升等。
中國神華公布的12月份主要運營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神華累計商品煤產量約2.95億噸,同比增長1.9%;煤炭銷售量約4.44億噸,同比增長12.4%;總發電量約262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4%。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消息顯示,2017年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利潤總額2959.3億元,同比增長達290.5%。
去年全年的煤價高位運行,是煤企業績的重要支撐。2016年初,素有煤炭行業“風向標”之稱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bspi)在371元/噸左右;2016年6月底,bspi升至401元/噸左右。2016年11月,bspi曾飆漲至607元/噸。雖然后期由于相關政策管控,煤價開始回落,但bspi均處于560元/噸之上。縱觀2017年,受需求超預期、產能置換滯后、入港汽車禁運等多重因素影響,煤價高居不下,全年bspi均在元/噸上下徘徊。進入2018年以來,煤價漲勢仍未放緩。目前,環渤海港口5大卡動力煤市場價格已漲至740元/噸左右,比2017年年初水平大幅上漲了130元/噸。
不過,火電企業2017年的業績與煤企相比可謂是冰火兩重天。經歷了2015年的業績置頂和2016年的腰斬后,占據中國發電裝機半壁江山的五大發電集團去年業績全面掉頭向下。
來源:澎湃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