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我要說一對“冤家”。
周一滬指大幅回調。而就在滬指回調的過程中,鋼鐵和煤炭這兩個板塊則“逆市而上”,表現極佳。
關于鋼鐵股的走強,我在之前的《采暖限產期過后鋼鐵行業會強勢反彈》一文中已經有所表述,這里不再多談。這里,我要談談煤炭股,以及與之“相愛相殺”的火電板塊。
長期被低估的煤炭股迎來了機遇
毫無疑問,受益于環保去產能等利好因素,長期被低估的煤炭股在去年迎來了機遇。而由于今年1月份的大面積降雪,更是讓煤炭供應緊張。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我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2.9倍;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方面,煤炭開采和洗選業,2015年下跌14.7%,2016年下跌1.7%,2017年上漲28.2%。
國家統計局《2017年12月份能源生產情況》顯示,“12月份,主要受火力發電大幅增加影響,原煤需求有所增加,原煤生產與價格均有回升。
到2018年之后,煤炭價格仍處在上漲趨勢之中。
這種局面下,煤炭股上漲在情理之中。
看好煤炭伴隨著火電企業的巨大壓力
但是,與煤炭板塊相比,火電板塊就有些悵然若失了。
從新的需求趨勢上看,電企生產進入新高峰。
國家統計局《2017年12月份能源生產情況》顯示,12月份,全國平均氣溫較上年同期偏低1.9℃,受寒潮天氣及煤改電政策等的影響,用電需求增加,電力生產加快,發電量同比增長6.0%,增速比11月份加快3.6個百分點。
但是,根據數據,整個2017年,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總額卻比上年下降15.4%。
于是,“增產不增收”的怪現狀發生。究其原因,煤炭的價格上漲是主要推手之一。
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上流傳著一份幾大電廠向國家發改委提交的《關于當前電煤保供形勢嚴峻的緊急報告》,稱受煤價上漲影響,不少燃煤火電廠資金告急。
其實,這個場面,我們應該并不陌生。因為在2017年,就曾曝出寧夏七大火電企業聯名上書要求降煤價的事情。
現在,更大規模的“降價要求”來臨,未來煤炭的價格會怎么樣呢?
前面,我說過,煤炭、火電的關系是“相愛相殺”。而在資本市場,現在看,他們更形象的關系應該是“此消彼長”。
很簡單。煤炭價格上漲,那火電利潤下跌,甚至虧損;而火電企業要求煤炭降價,煤炭降了的話,那火電自然會有利潤。
現在,資本市場已經非常看好煤炭板塊。這種看好很有道理,因為按照去年夏天的天氣狀況看,如果今年夏天仍然延續去年天氣狀況的話,那么冬季供暖期之后,用電量經歷一個小低谷后會繼續攀上另一個高峰,煤炭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同時2018年的環保去產能,會進一步刺激煤炭的價格。
這種對煤炭的看好,實質上則伴隨著火電企業巨大的壓力。如果煤炭在價格上沒有松動,甚至繼續上漲,那火電板塊的日子依然不妙。而火電企業的上書如果奏效的話,那煤炭價格走勢趨緩甚至下降,那煤炭股的未來就不一定那么美好。所以我稱之為:“此消彼長”。
煤炭火電能否實現“共贏”?
煤炭、火電,必須要“此消彼長”嗎?有沒有一種平衡的方式,讓他們實現“共贏”,從而讓兩個板塊不再有這種互相傷害的博弈呢?以下有幾種途徑。
第一種途徑是寄希望于市場供需的變化,如果出現煤炭產量過高的情況,那么火電壓力會減小。只是目前看,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種途徑是寄希望于核電等的發展。這個,還有待觀望。
第三種途徑是,煤電企業重組。
兼并重組,是國企改革近年來的主旋律。2017年,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的結合,已經起了一個好頭兒。而國資委在2017年的年底已經表示,會繼續加快推進煤電行業的重組整合。
一旦煤炭和火電企業重組有一個新局面,那二者的博弈局勢就有可能會改變。
那么,資本市場上,煤炭、火電必須要此消彼長的趨勢就有可能隨之改變。
冬季供暖期轉瞬而逝,夏天用電高峰期近在眼前,煤炭、火電兩大板塊,必須要“此消彼長”嗎?我看不一定。
來源:騰訊證券特約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