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讓國人振奮的事件之一莫過于c919的首飛成功,作為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干線民用飛機,c919的首飛是我國民航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但其實,c919并非我國國產客機自主研制的首例,也不會是最后一例,早在2008年支線客機arj21就已實現首飛,并于2015年完成交付,此外c929的研制計劃也已提上日程。
近年來,隨著這些國產飛機項目的不斷推進,不僅推動了我國航空產業的發展,使我國躋身于只有美國、英國等少數國家才能夠自主制造大型客機的行列里。更為重要的是,隨著這些國產客機的交付與生產,除了其自身所具有的市場價值外,還將全面打開中國航空產業的發展空間,帶動整個航空制造產業鏈上下游的蓬勃發展。
航空制造業作為典型的高端裝備行業,具有產業鏈長、關聯產業密集、輻射帶動作用大等特點,其產業價值拉動比(產業自身市場價值:產業鏈價值)一般高達1:8-9。據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的預測:未來20年c919的總銷量有望達到2000架次左右 ,市場空間將超過1000億美元。由此可以估算,未來20年僅c919可延展的產業鏈,所帶動的價值生成鏈就高達數萬億美元。
從以上看得見的市場規模來看,c919、arj2等國產客機的發展,對其上下游配套企業經濟效益的帶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據了解,c919一架大飛機僅零部件就有4萬多種、集中了100多項技術專利,242家國內大中型企業參與研制,不僅涵蓋了整個中航工業體系,還覆蓋了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標準件制造商;不僅有寶鋼這樣的央企,還有提供特殊裝備制造或器材的民營企業。另外,c919項目直接推動了16家由國際先進航空企業與國內企業組建的合資企業的誕生,并且這16家企業從發動機、航電等各類核心技術上實現了真正參與,未來還將主導這些技術的研發、制造。
從國產大飛機所覆蓋的產業鏈來看,其囊括了新材料、航電設備、精密儀器、航空制造等多個產業。某證券機構曾表示,在c919產業鏈中,機體結構、發動機、機電系統、航電系統、內裝飾、起落架等六大領域價值占比分別約為38%、27%、14%、11%、6%、4%。因此,國產客機的發展對于相關產業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拉動作用是巨大的。航材、航電、發動機等產業隨著國產大飛機的航空產業鏈發展而不斷壯大。諸如:在發動機方面,已建立起航空發動機的自主發展工業體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國首臺大型客機發動機驗證機(cj-1000ax)已于2017年12月25日在上海完成裝配,隨著進一步的驗證與試制,其有望裝備在c919大型客機及c919延程型客機上。在新材料方面,為了實現減重、增加使用壽命等目標,c919采用了8.8%的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9.3%的鈦合金、12%的先進復合材料。為了提高c919的國產化率,改變復合材料依靠進口的局面,中國商飛北京研發中心早在五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發復合材料機翼,以實現逐步替換國外復合材料的應用;寶鈦集團借助c919項目先后承擔了ti-3al-2.5v(ta18)管材、熱處理的ti-6al-4veil厚板、ti-6al-4v合金型材、tb5板材工程化研制四個dk型號用材料研制任務,并通過國際招標采購,達到了c919大飛機對材料質量的嚴格條件。
另一方面,以c919為契機,形成區域一體化的航空產業集群的趨勢也已非常明顯。c919的生產、配套和組裝涉及上海、沈陽、西安、成都、哈爾濱、南昌等多個核心城市和周邊地區的數百家企業,近年來隨著《中國制造2025》以及c919相關的產業政策的不斷出臺,促使各區域正在加速打造以上述核心城市為中心的華東、東北、西北、西南、中部五大航空產業集群。以華東地區為例,目前上海、鎮江、常州、嘉興等多個長三角城市均制定了以配套生產c919大飛機為基礎的航空產業發展計劃,并先后建立了各自的航空產業園區,引進了多家配套生產企業。如鎮江航空航天產業園已成為國家級航空產業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園區幾十家企業已進入c919供應商名單,c919總裝所需約10%的零部件均由園區企業生產。
來源:e-works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