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據高德納咨詢公司預測,一種新科技的成熟演變速度及要達到成熟所需的時間將分為萌芽期、過熱期、低谷期、復蘇期和成熟期這五個階段。而從過熱期逐步冷卻下來的拉曼光譜技術,如何在下一個階段實現反彈,從而縮短低谷期的時間,從而復蘇整個行業,是接下來行業從業者亟待攻克的難關。
國內拉曼技術
談及國產,能夠想到的無非是起步晚、發展慢、與國外先進技術水平差距大等負面詞匯。但在拉曼光譜領域卻并非如此。在拉曼光譜領域,我國的起步并不算晚,尤其是拉曼光譜技術。以張樹霖教授為代表的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很早就開始了科研級別的拉曼光譜儀產品的研制工作,并在國際上取得了廣泛的關注。
1997年,中科院大連物理化學研究所的李燦院士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紫外拉曼光譜儀;去年,李燦院士團隊成功研制出國際上第一臺457nm激光為激發光源的短波長手性拉曼光譜儀,填補了我國在手性拉曼光譜技術的空白。
在科學儀器的發展過程中,除了技術的研發與儀器設備的創新,相關政策標準的推動作用必不可少。在《中國藥典(2015)》中將拉曼光作為正式的分析方法收載;拉曼光譜儀校準規范(jjf1544-2015) 2015年11月24日開始實施;2016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發布了《t/cis 17001-2016 激光拉曼珠寶玉石檢測儀》團體標準;2016年4月1日生效的修訂后的《歐洲藥典通則》拉曼光譜(2.2.48)章節中也指出,拉曼光譜在制藥行業越來越受到重視。政策法規不斷推出,是對國內拉曼光譜行業良莠不齊現狀的治理,同時也從側面表現出了拉曼光譜技術現階段在各行各業都備受關注。
拉曼應用領域
現階段的拉曼光譜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也開始著手將拉曼技術與液相色譜、薄層、顯微鏡等技術相結合形成復合式拉曼實驗室設備。而拉曼光譜,也逐步走出實驗室,走進各行各業,為各行各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在我國四千多家博物館中,擁有著難以計數的珍貴文物。鑒于文物的珍貴性和不可破壞性,近年來的文物研究手段越來越傾向于無損檢測。正因為如此,樣品需求量少,具有高的空間分辨率,檢測過程簡單的拉曼光譜技術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文物研究領域。但拉曼在文物研究領域中的應用還不是很成熟,在國內的千余家文博單位中,僅僅只有幾十家配備了拉曼,可見,拉曼在國內文物檢測領域擁有聚的潛力。
2017年9月,stm雜志封面文章報道了美國科學家研制出用來預測危重心臟病患者的心臟驟停的儀器。這是拉曼光譜首次被開發為實時監測的臨床醫療設備。作為一種無損。非接觸的快速檢測技術,拉曼光譜在醫療診斷上的應用與研究已經在癌病變組織檢測與診斷、血液成分分析、動脈硬化檢測等領域進行中。該技術的發展應用潛力巨大,未來或可應用于其他臨床領域。
拉曼光譜作為一種能夠顯示物質性質、結構分析的一種手段,現如今,其應用領域逐步擴展到科考、食品安全檢測、制藥、納米材料、禁毒反恐等領域。至此,拉曼光譜技術進入到了行業發展的新時期。
拉曼光譜行業乃至整個光譜行業前景都相當可期。在未來,手持、便攜以及工業拉曼終端設備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就其發展階段而言目前也只是一個起步和嘗試階段。拉曼光譜儀的發展要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首先要做的是從產品命名上增加應用的特征,讓拉曼光譜儀器擴大應用領域,在過熱期后實現反彈。
來源:中國化工儀器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