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介紹了10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劉愛華表示,前10個月主要指標都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穩定運行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改變。在“三駕馬車”中,除消費領域增速稍顯疲乏外,投資和出口形勢表現明朗,隨著新動能發展壯大,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質量效益繼續改善,從長遠角度看,我國長期發展的優勢和潛力依然存在。
消費:前10月社消總額增9.2%
在消費領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終結“三連漲”,單月有所回落。數據顯示,單從10月來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5萬億元,同比增長放緩至8.6%,比9月9.2%的增長率回落0.6個百分點。累計來看,前10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2%,與前三季度持平。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增幅放緩,與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密切相關,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由于環保趨嚴、金融去杠桿以及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等因素影響,經濟增速放緩,影響了居民收入增長。同時,房價仍然偏高,居民用于住房的支出比重較高,股票市場不夠景氣,導致消費雖然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加大,但增速也趨于放緩。
另外,在物價方面,數據顯示,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漲幅與上月持平。分類別看,居住、交通和通信價格同比分別上漲2.5%和3.2%。
據董超介紹,從消費結構、消費內容、消費方式等方面看,我國整體上仍呈現消費升級態勢,從國際通行標準看,我國恩格爾系數仍呈不斷下降態勢。此外,董超預測,未來消費中服務消費將占據越來越高的比重,服務消費增速快于商品消費增速,而服務消費價格上漲態勢仍將持續較長一段時期,因此價格因素對消費影響將較大。
數據顯示,1-10月,全國網上零售額超過7萬億元,同比增長25.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實現約5.41萬億元的網上零售額,增長26.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7.5%。
投資:基建投資增速回升
10月固定資產投資領域一些主要指標出現了企穩回升的跡象,數據顯示,1-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約54.76萬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比1-9月加快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小幅回升。據劉愛華介紹,1-10月基礎設施投資在年內出現了首次增速回升,同比增長3.7%,比前三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投向基礎設施增長6.3%,比前三季度加快1.2個百分點。
劉愛華表示,結構上可以看到,基礎設施的加快主要體現在一些短板領域,包括生態環境、道路運輸,再有表現在民間投資的加快,這說明目前采取的ppp項目對民營企業進入的鼓勵、支持和引導政策都見到了效果,政策落實的力度確實在加大,像前期停緩建的基建項目陸續開工復工,一些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項目進度加快,體現了政策支撐對基礎設施投資回升的作用。
“基礎設施投資年內首次回升,政策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睋吻遢x預測,今后政策的支持力度會越來越大。未來,隨著政策對基礎設施支持力度的加大,基建投資甚至整個大的投資環境都會進一步增長,前景非常值得期待。當然,除了基建投資,消費、科創等領域也將成為投資重點。
“但也要看到,3.7%是低位回升,回升的力度和水平都處于低位?!眲廴A也表示,從未來發展看,還是要從政策支撐、資金支持、政策落實力度等方面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支持,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力度,促進基礎設施投資的企穩回升。
外貿:10月進出口增速攀升
數據顯示,10月,進出口總額約2.7萬億元,同比增長22.9%,增速比上月加快5.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約1.5萬億元,增長20.1%,加快3.2個百分點;進口約1.2萬億元,增長26.3%,加快8.8個百分點。據劉愛華介紹,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除外貿外資形勢外,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就業平穩,目前外部經濟因素對總體經濟影響比較有限。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從國內國際兩個大的市場環境進行了分析。他表示,從國內來看,進出口增長主要得益于“放管服”改革、貿易便利化(通關便利化)、出口企業支持政策、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等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的落地。而放眼國際市場,據白明分析,匯率變動引起的人民幣貶值,對外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在對未來預期上,白明表示,由于政府的各項擴內需政策,同時主動擴大進口,加之消費升級態勢明顯,今后進口的形勢將會持續明朗。
不過,劉愛華也指出,要看到,外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比較多,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動能都有所減弱,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不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高位波動。從國內來看,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依然比較突出,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經營仍然存在較多困難。所以,對下一步的經濟運行仍然要保持警醒,要進一步狠抓政策落地落實,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需動力,釋放內需潛力,努力完成全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轉自:北京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