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消費服務行業融資市場投資額上升,教育及餐飲獲資本青睞;雖然并購市場活躍度降低,但消費升級成并購重點;海底撈融資近10億美元拉動行業ipo規模大幅度上漲。投中研究院近日發布報告稱,隨著促消費政策的接踵出臺,消費服務行業前景可期。
融資市場投資額上升 教育及餐飲獲資本青睞
投中數據顯示,三季度消費服務行業vc/pe投資案例數量略微下降,共發生融資案例250起,同比下降21.38%,但融資金額高達39.18億美元,同比增長156.36%。
7月18日,作業幫獲3.5億美元d輪融資;7月27日,愛學堂獲2.3億元b+輪融資;8月30日,創客工場旗下steam教育解決方案提供商makeblock獲3億元c輪融資……報告分析稱,融資金額大幅增長主要源于教育與餐飲行業受資本青睞。從細分行業看,消費升級和教育培訓居消費服務行業融資規模與數量榜首。其中消費升級融資金額23.49億美元,占比59.94%,占據本季度消費服務行業融資金額的半壁江山;教育培訓案例107起,占比42.80%,居于案例規模榜首。中國教育融資處于上升趨勢,尤其是今年以來,政策環境的變化、用戶學習需求和習慣的深化、消費意識的覺醒和能力的升級、資本市場的支持構建了2018年教育行業融資的新風向。7月11日,瑞幸咖啡獲2億美元a輪融資;7月24日,幸福西餅獲4億元b+輪融資;8月23日,gaga鮮語獲1.8億元a輪融資……隨著餐飲業的產業升級,新零售、消費升級概念深入人心,在消費金融帶動下,優秀餐飲品牌異軍突起,餐飲業的資本熱度開始回升。
并購市場活躍度下降消費升級成并購重點
三季度消費服務行業宣布并購金額與完成并購金額均有所下降,并購事件集中發生在消費升級行業。投中數據顯示,三季度消費服務行業并購宣布案例有142起,同比小幅提升14.52%;并購完成案例53起,同比下降24.29%。并購規??傮w收縮,宣布并購金額47.77億美元,同比減少8.17%;完成并購金額9.7億美元,同比減少79.96%。
自然人收購奧康國際14.98%股權;華住集團收購花間堂71.2%的股權;自然人收購東百集團5%股權……從三季度熱門并購事件可見,并購資本傾斜于消費升級領域,消費升級行業在三季度消費服務行業并購交易中的數量及金額方面雙雙領先,且占比均過半數。投中報告分析指出,消費升級是伴隨收入和消費觀念應運而生的新消費需求,國內新興中產階層的崛起、居民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加之政策導向促使消費不斷升級,未來企業并購將更多傾向于這一領域。
ipo規模大幅度上漲 海底撈融資近10億美元
三季度消費服務行業ipo融資規模大幅增長,ipo企業共6家,同比下降33.33%,但融資金額增加顯著,達17.54億美元,增幅達247.91%。投中報告分析指出,海底撈募資近10億美元,提升了該行業總體ipo規模。
9月26日,海底撈赴港上市,融資近10億美元。到2017年年底,海底撈已在國內100多個城市以及新加坡、美國、澳洲、韓國、日本等國家經營300多家直營門店,擁有超過5萬名員工。招股書顯示,作為中國及全球增長最快的中式餐飲企業,海底撈2017年營業收入達106.37億元,年服務顧客超1億人次,顧客人均消費額為97.7元,同店銷售遠高于中國主要中餐品牌水平。此次ipo募集的資金,約60%將用于業務擴張,約20%將用于開發及實施新技術,約15%用于償還貸款,剩余約5%用于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從企業所屬行業來看,融資規模最大的為餐飲業巨頭海底撈,其余上市企業均為教育培訓業;就上市板塊而言,英語流利說于紐交所上市,其余企業均赴港上市。延續前兩個季度的上市熱潮,三季度教育培訓行業依舊在ipo市場上表現活躍。"這意味著教育行業進入模式兌現期,資本對教育起到切實推動作用。"
政策多維度促進消費服務行業前景可期
政府連續出臺刺激消費和降稅政策,消費領域獲政策關注與支持。投中報告認為,消費服務行業未來有望迎來新的結構性投資機會。
2018年8月31日,歷經7次修改的新個稅法正式亮相,起征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實施日為2018年10月1日。9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到,要構建更加成熟的消費細分市場,壯大消費新增長點。意見點題七大消費增長點,包括吃穿用消費、住行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等實物消費,以及文化旅游體育消費、健康養老家政消費、教育培訓托幼消費等服務消費。9月30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自2018年11月1日起,降低1585個稅目的進口關稅。至此,中國關稅總水平將由上年的9.8%降至7.5%。
投中報告稱,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和投資均已陷入長期乏力的局面,因此為促進經濟增長,政府層面陸續出臺刺激消費措施。隨著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的實施,未來消費增速將持續平穩運行,并對經濟增長形成重要支撐。(作者:何芬蘭)
轉自: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