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產業界都行動起來了,意識到了工業互聯網對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在近日舉行的2018中國工業互聯網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表示。
據悉,自去年11月,國務院發布實施《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來,工業互聯網得到了迅猛的發展。2016年信通院成立了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當時僅有143家會員,目前已經達到834家,其中59%屬于工業企業。
劉多稱,現在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都在穩步推進過程中,將來還面臨很多挑戰,包括相關技術、產業和生態,但相信通過產學研齊心協力,可以突破工業互聯網相關的挑戰。
優勢:破解企業“數據”難題 大幅降低生產時間成本
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加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工業機器人和手機零部件的企業,早在兩年前就開始著手進行數字化改造。公司副總經理陳曦說:“因為金屬加工的程序非常多、管理過程中的數據不透明,過去我們采集數據全靠人工、用紙質文檔,既耗時又難保存,還容易被篡改,數據的分析難度比較大。而且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流程和系統,沒有統一的數據統計口徑,整體運營生產缺乏統一真實的惟一數據,如果生產出現問題比較難追溯生產環節。”
后來他們采用了杭州數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統一收集生產運營管理過程中的數據,讓不同品牌型號的設備用同一種語言相互溝通協作,并對數據進行分析。
陳曦欣喜地表示:“接入大數據系統后,我們的設備架構率從過去的5成左右提升到了60%,但是依然還有20%的空間。這說明我們可以少買30%的設備。”
深圳贛泰興精密五金有限公司做的是機械零部件。這一行業的交易模式是客戶要做機械零部件時,先要經過找工廠、驗廠,把圖紙以傳統的方式傳給工廠、工廠報價,過程非常長。“一般情況下,一個正常的訂單要經過一兩個星期才能下單。”公司總經理肖曙華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數據無法互通。
后來,該公司引入了云工工業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云工廠,通過云工廠的訂單評估公司的產能。云工工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欽介紹:“企業通過云工廠,一分鐘就可以實現報價、下訂單。云工廠里面連接了2000多家工廠,做了智能工廠匹配。工廠在線接單后,通過云工廠的制造系統,50%的訂單可以在一個多小時內完成訂單的快速在線生產,效率提高很多。”
李欽表示:“我們正在逐步開放這個平臺,希望更多的工廠可以加入,非常便利地讓全世界的客戶觸及,設計完的產品都能夠非常便利地在線完成訂單,能夠在線管理整個供應鏈條,就像今天的在線購物一樣。”
未來發展:明確數據主權 工業設備可“共享”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平臺服務商的責任和義務日益受到廣泛重視。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表示,中國有全世界所有的工業門類,在這樣一個跨度非常大的產業里,只有充分的融合才可以發展。工業互聯網非常大,華為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所以采取了開放合作的方式,期望成為行業的黑土地,與專業的合作伙伴一起為工業企業提供工業場景的解決方案。
對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應該持什么樣的觀點?鄭葉來認為,第一要明確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應是工業,而不是互聯網。所以首先要明確數據主權,提供服務時目的一定要純粹。“國內一家著名車企的董事長跟我說,我們四個車輪配備的數據是無數次實踐出來的,這個數據是我核心的價值。”他笑著說,“第二,要明確知識產權和保護商業機密,讓人放心。如果這點都做不到,誰愿意來玩,誰敢玩?第三,實事求是地宣傳功效,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第四,堅持開放的平臺,積極汲取全世界產業界先進的工具和能力為我所用。”
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賀東東則表示,制造企業一般沒有太多的資金去做轉型嘗試,“不轉型可能會死,轉型花很多的錢可能會死得更快”。因此,平臺要能夠提供快速的低成本低風險的迭代模式,先找到幾家企業或幾臺設備做測試,如果有效再擴大銷售。另外,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很多,服務商要基于平臺給制造企業提供非常多接地氣的應用。
他還表示,企業的機器設備需要非常大的投入,而且有忙有閑,因此工業設備制造能力的共享是一個非常大的潛在領域。閑置的設備可以利用起來,實現雙贏。另外,有了數據,金融機構可以像螞蟻金服或京東白條那樣,對制造企業的“信用”進行實時評估,滿足企業快速融資的需求。(董菁)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