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當前經濟形勢分析,穩增長需要積極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相協調。展望明年經濟形勢,可考慮適當提高明年財政赤字率,此舉不但不會增大風險,反而有助于防范、化解風險,具備必要性、可行性。
財政赤字率提高具有必要性。
今年全國人大批準的財政赤字率為2.6%,是近年來首次調低財政赤字率,這主要是由于年初中國經濟穩中向好,財政狀況不斷改善。同時,此舉也與控制地方隱性債務和宏觀杠桿率穩定有關。明年宏觀經濟存在一定下行壓力,財政收入由于減稅降費等原因增速有所放緩。在經濟環境發生轉變,內部轉型壓力、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大背景下,去杠桿的節奏也需同步調整。
面對這樣的形勢,財政政策勢必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予以應對。分析人士認為,財政赤字對經濟有一定刺激和助推作用,是逆周期調節的重要工具,是穩增長的重要手段,有必要適當提高。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等“六穩”。提高財政赤字,一方面可為政府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擴大空間,起到穩投資作用;另一方面,可為減稅降費政策、保障民生支出提供資金來源,有助于促消費、穩預期。
具體而言,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今年以來的投資下滑主要是受基建投資增速處于低位的拖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末基建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僅為3.7%,遠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明年房地產投資在政策嚴控下預計會回落,制造業投資料保持穩定。要保有一定的經濟增速就需基建增速明顯回升,而基建投資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資金,基建投資的回升需要增加財政赤字作為支持。
減稅方面,當下推進供給側改革重點在“降成本”“補短板”。目前實體經濟仍然面臨成本高、稅費高、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不足等問題,增加財政赤字可為減稅提供空間,特別是降低增值稅等流轉稅。
財政赤字率提高具有可行性。
一方面,提高赤字率并不等同于增加風險,增加財政赤字的幅度應當根據本國情況確定。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赤字率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并未發生主權債務危機。3%的國際警戒標準來自歐盟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不能照搬來衡量中國的財政赤字水平。確定赤字率警戒線,應當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狀況、物價水平、債務余額、財政政策取向等多項因素綜合考慮。
另一方面,隱性債務顯性化、并入財政赤字有利于控制風險。我國廣義財政赤字包含許多內容,一些準政府部門,比如政策性銀行、中國鐵路總公司、城投平臺等,往往被市場認為是隱性財政。廣義財政赤字既包括預算內的狹義赤字,也包含政府基金預算的政府專項債以及在預算之外的其他專項債等,這當中的部分債務顯性化、透明化有利于控制風險。
目前,一些國際評級機構對中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存在擔憂。分析人士認為,對于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需要將其中一部分具有公共屬性的項目納入財政赤字。這些項目往往難以產生足夠的現金流,納入赤字有助于幫助這些原本應當由政府承擔的項目找到預算內資金來源,有利于提振投資。
當然,提高財政赤字率需要相應制度的完善,從而保證更高杠桿下對風險的有效控制。除了發揮財政赤字對經濟的提振作用之外,長遠來看,經濟發展仍需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仍需各項政策的配合,財稅體制改革等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措施仍需進一步推進。(作者:趙白執南)
轉自;中國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