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26日發布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5187.1億元,比上年增長21%,增速比2016年加快12.5個百分點,是2012年以來增速最高的一年。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解讀有關數據時表示,整體看,去年呈現出工業企業經營效益明顯改善,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工業領域去產能、去杠桿、降成本取得積極成效等特點。
從行業看,大多數行業利潤增加。2017年,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7個行業利潤比上年增加,比上年多8個行業。制造業利潤增長提速。2017年,制造業利潤增長18.2%,增速比2016年加快5.9個百分點。新經濟利潤快速增長。2017年,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增長20.3%,增速高于其他的制造業。
從盈利能力看,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6%,比上年提高0.54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從運行質量看,資金效率有所改善。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4.4天,比上年減少0.5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39.1天,比上年減少0.5天。產出效率有所提高。2017年,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08.4元,比上年增加3.7元;人均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為131.5萬元,比上年增加15萬元。
2017年,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工業領域重點改革任務取得明顯成效,主要體現在:去產能取得積極進展,鋼鐵、煤炭去產能改善了供給質量,提高了產品價格,企業效益大幅回升;杠桿率有所下降,2017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5%,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0.4%;企業成本繼續降低,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費用為7.77元,比上年減少0.2元。
何平表示,2017年工業利潤實現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去產能、降成本等政策措施有效落實,新動能加快成長,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企業生產經營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要繼續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工業領域新經濟發展壯大,穩步實現工業經濟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