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非銀行)平臺的數量增加使得中國的網絡金融服務快速增長。而網絡金融服務的增長可支持金融深化并增加金融服務的渠道,從而有助于中國經濟的持續擴張。"穆迪副總裁、高級信用評級主任蔡慧近日如是表示。
穆迪報告指出,第三方平臺是進行貸款的渠道,特別是對消費者和小型企業的貸款,也是金融產品的銷售渠道。第三方平臺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合作;第二種是點對點(p2p)平臺,個人(而不是金融機構)通過該平臺提供貸款。第三方網絡平臺支出和貸款的增長可實現資金供需匹配,從而改善金融資源的配置。此外,第三方網絡平臺的增加還可以幫助金融機構高效地服務于廣泛的客戶群體,從而降低運營成本。"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合作平臺的增加進一步增強了互聯網金融服務。"穆迪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內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與更成熟的大型第三方網絡融資平臺組建合資企業或入股,部分公司是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和百度公司等大型科技企業的關聯企業。這類合作使雙方受益,原因是可支持金融機構更高效地服務于小客戶,并為科技企業提供更多貨幣化機會。
穆迪副總裁、高級分析師李秀軍也表示,雖然網絡平臺的違約率相對較高,使其利益相關方遭受重大損失,但并未對中國的金融體系穩定構成重大威脅,因為其貸款僅占全國未償還債務總額的一小部分。"部分網絡平臺的薄弱促使監管政策收緊,從而限制此類平臺的融資空間,放緩其增長步伐并推動行業整合。不過,嚴格的監管將促使低效、高風險的小型第三方平臺退市,最終將增強網絡金融服務。"(何芬蘭)
轉自: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