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銅工業大事回顧
產量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18年1~10月,我國銅冶煉、銅礦山和銅加工產品產量保持增長,但增速均有所回落。其中,銅精礦含量同比增長1.26%,精煉銅產量739.33萬噸,同比增長10.58%;銅加工材產量1391.24萬噸,同比增長11.23%。
銅加工行業實現利潤有所下降。2018年1~10月,1593家規上銅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91億元,同比增長1.55%,占規上有色金屬企業實現利潤的23%。其中,銅礦采選企業實現利潤57.37億元,銅冶煉企業實現利潤102.99億元,銅加工企業實現利潤103.11億元。銅加工企業百元收入中成本費用高達98.97元,同比增長0.74元。下游深加工產品的利潤較為可觀,比如8μm電解銅箔加工費達到5萬元~6萬元/噸,毛利率水平高達28%~35%,6μm電解銅箔加工費達到約8萬元/噸,毛利率水平大幅高于8μm銅箔產品。總體來說,2018年,國內銅企業營收和利潤表現為銅礦采選優于銅冶煉,銅冶煉優于銅加工,其中1~9月銅礦采選和銅冶煉利潤同比增長15.51%和2.13%,銅加工同比下降4.10%。
廢銅進口受限制,進口精煉銅數量同比大幅增加。據海關數據統計,2018年1~9月,中國進口精煉銅279.4萬噸,同比增加17.8%;進口銅精礦同比增加19.28%至1499萬噸。2018年,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明確表示“廢七類”禁止進口。2018年6月頒布的《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生態文明做出了進一步部署,明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目標和工作任務和路徑。此外,中國自2018年8月23日對來自美國的銅廢碎料加征25%的關稅,宣告基本禁止從美進口銅廢碎料。由此,2018年中國進口廢銅審批額度下降84%,上半年廢銅進口下降38%。2018年從美國進口廢銅量僅為2014年的65%。2018年前三季度,再生銅原料進口量為178萬噸,同比下降35.9%,進口數量明顯減少。由于部分企業提前在海外布局將“廢七類”轉換成“廢六類”再進口,致使2018年的進口廢銅平均含銅量大幅提升。禁令完全實施后將影響廢銅拆解類企業,其次是國內較低品位廢銅需求的冶煉廠。但國內廢銅市場發展迅猛,每年的回收增量都在10%以上,將彌補進口廢銅的短缺。
全球精銅供應過剩量略有增加。2018年1~10月,國內大型銅精礦廠商勞資談判大都平穩結束,年內在較低的干擾率情況下銅精礦供應相對寬松。銅精礦加工費維持年內相對高位增加了冶煉企業生產積極性。國內新建冶煉產能也在陸續釋放中。2018年1~7月,全球銅產量同比增長4.5%,精煉銅產量增加50萬噸,主要是來自智利和印度尼西亞的增長貢獻。而消費端隨著全球經濟增長趨緩,特別是國內經濟呈現一定疲勢,作為全球銅市最大消費國,國內銅市需求增速大概率放緩,極大制約了全球銅市需求增長貢獻,導致供應過剩。精銅供需也有小幅過剩。
銅行業重點發展區域出現變化。目前,我國銅礦分布由原五大基地為主,逐漸擴展到向西部地區延伸,如內蒙古、新疆、西藏等。銅冶煉行業除了在四大資源基地分布外,在沿海地區(山東、廣西)的比重也在加大。銅加工行業分布部由發達省份地區向中部地區轉移和上游生產基地轉移。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一套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其中一枚紀念幣正面圖案為國徽,背景圖案為牡丹花、飄帶和禮花,面額為10元,直徑為27毫米,材質為雙金屬銅合金,引發全民收藏熱潮。
銅和改革開放的關聯,不僅僅體現在一枚精致的紀念幣上。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第40個年頭。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隆重召開,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40年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成功實現了從高度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從產品短缺到產量、消費量均居世界前列的轉變,從主要技術依賴進口到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轉變;40年后的今天,隨著中國經濟多年的持續高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銅材生產國和消費國。在2018年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下,中國銅加工業仍然呈現出能力不斷提升、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發展的態勢。
40年間,我國銅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落后到先進,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生產工藝水平大幅提高,擁有了一大批自主知識產權裝備技術,逐步完成了從技術引進到技術輸出的新格局。
從1991年我國精煉銅產量56萬噸,銅礦產量37.11萬噸,再生銅產量18.89萬噸,到2002年我國精煉銅產量163.25萬噸,銅礦產量125.22萬噸,再生銅產量38.93萬噸,為銅行業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從2008年我國精煉銅產量377.93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20%,消費量占全球的27%,成為世界銅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到2018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積極推進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全行業砥礪奮進、鏗鏘前行,努力推進產業發展由大到強,在總量規模、產業結構、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國際影響等方面都邁上了新臺階,為實現有色強國夢積累了堅實基礎和豐富經驗。銅產業總量規模穩步提升,影響不斷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
銅礦山開發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國銅儲量(工業+遠景)為5574.32萬噸,其中工業儲量2946萬噸,遠不能適應我國工業化時期的需求。
經過40年的發展,目前我國銅礦山勘探、裝備及開采工藝水平不斷提高,銅礦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根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18中國礦產資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已查明銅礦資源儲量為10607.75萬噸。
隨著有色金屬礦業進入市場經濟,特大型銅礦從無到有,如德興銅礦、冬瓜山銅礦、紫金山銅礦等等。近年來,玉龍銅礦、驅龍銅礦、甲瑪銅礦、多龍礦區、普朗銅礦等越來越多的大型銅礦浮出水面。
目前,我國銅工業快速發展,企業綜合實力增強,獲得境外銅礦山資源取得了較大進展。有色行業是我國“走出去”發展的踐行者之一。有色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使我國銅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目前,中國海外銅資源9000萬噸,礦山銅產能176萬噸,幾乎接近國內產能。截至2018年,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剛果(金)tenke項目,實現產銅20.4萬噸,產鈷1.6萬噸;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秘魯拉斯邦巴斯項目,2017年產達到45萬噸金屬量;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剛果(金)卡莫阿項目,整體資源儲量達到3600萬噸,平均品位高達2.8%,預計2019年投產,一期40萬噸金屬量,2023年二期80萬噸金屬量;2019年,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厄瓜多爾米拉多銅礦項目或將正式投產。
銅冶煉整體實力大幅提高
1978年,我國粗銅產量僅為20.4萬噸,主要粗銅冶煉企業12家,主要生產工藝環境污染較嚴重。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有精煉銅廠64家,電解銅產量29.89萬噸,大部分精煉爐采用重油還原,但仍有部分企業還在采用插木還原工藝。限于生產技術水平,當時的資源綜合利用率不高,且部分污染物無法處理,污染問題較為嚴重。
銅冶煉是我國有色金屬的重要產業,隨著銅礦資源成分日益復雜,環保要求更加嚴格,開發清潔高效銅冶金方法是銅冶金工業的發展方向。傳統的火法煉銅由于冶煉效率低、能耗大、污染嚴重等問題,正逐步被現代強化熔煉工藝所取代。在煉銅技術發展方面,歷年來,江銅貴溪冶煉廠、云南銅業、大冶、中條山、祥光等企業,先后引進和消化創新了outokumpu閃速熔煉+k-o閃速吹煉、outokumpu閃速熔煉、isasmelt爐熔煉、ausmelt爐熔煉、氧氣底吹爐熔煉、氧氣側吹爐熔煉、旋浮閃速熔煉、底吹連續吹煉、側吹連續吹煉等冶煉技術裝備。
目前,我國銅冶煉工藝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取得長足進步,全新的冶煉工藝更是異軍突起,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格局。
工藝技術的突破,也帶來新一輪產能的擴張。2018年,中鋁東南銅業有限公司、靈寶黃金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恒邦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礦業青海銅業有限公司、山東煙臺國潤銅業、廣西南國銅業有限公司等銅冶煉項目陸續投產。截至2018年,中國銅精煉能力接近1200萬噸,全國約有90%以上的精煉銅產能達到規范條件,單個企業規模大幅提高。
改革開放40年以來,相較于上下游產業,銅冶煉的技術創新成果更加顯著。2018年,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加強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的意見》,目標任務是重點行業包括重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冶煉業(銅、鉛鋅、錫、銻、汞、鎳鈷)等,為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集中的區域,嚴格執行重點重金屬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此外,國家還提出對銅冶煉企業實施轉爐吹煉改造的要求。2018年,我國銅冶煉技術進步顯著,在銅冶煉技術方面基本實現了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轉變。
銅加工產業確立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奮斗目標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銅加工業生產水平和裝備技術水平比較落后,生產規模小、產品精度不高、品種較少、生產率低。20世紀70年代,我國銅加工企業160余家,1978年,我國銅材產量18.2萬噸。總體裝備技術基本上低于同時期國際水平,不僅成品率低,產品精度也與國外同行差距較大。
經過40年的艱苦努力,目前我國銅加工材品種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新產品、新材料開發成果顯著。2018年1~10月,我國銅加工材產量1391.24萬噸,同比增長11.23%。中國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銅加工材制造中心,是推動世界銅加工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現階段我國銅加工材品種多、規格全,已建成完善的標準體系,技術、裝備、工藝、質量總體達到國際水平。其中銅管世界領先,棒線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板帶箔正與先進水平縮小差距。
截至2018年,中國銅及銅合金牌號總數量已達317個。空調與制冷用銅管標準得到了世界上多個國家的認可和采用。中國銅加工相關專利數目達4386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