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木頭,沒有模子,也沒有生產線,只憑一雙巧手、一臺舊車床便能打造一把把精美的木壺。這人便是桂雪。54歲的民間制壺大師桂雪生活在涇縣涇川鎮巖潭村桂家組“奇壺草堂”。
初入“奇壺草堂”,仿佛進了一座小巧的木壺博物館,滿眼望去,一個個琳瑯滿目的木壺安置在典雅古樸的木架上。大的不過拳頭大,小的如同鼻煙壺。這些木壺,如瓷器般光潤鮮凝,如石器般古樸莊重、細膩、溫潤。其中一把子母壺,內外兩壺,內壺可以轉動但不能取出。壺外刻佛教達摩、月云,詮釋著佛教的寧靜、安詳。
這么優美的木壺,是如何制作的,我不禁想到。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跟著桂雪到了他的工作室。20平方不到的工作間,簡單干凈,房間里擺著一臺舊舊的、粗陋的車床,這車床看上去已經有些年頭了。一問果然,這車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而且是桂雪親手改裝的,因為有些工具當時的市場上是買不到的。
憑借著這臺舊舊的車床,桂雪打造出一把把巧奪天工的精美木壺。每一件成功的木壺,需要桂雪經過選料、制胚、脫水、防腐、掏堂、通流、鑿把、修邊、琢磨、拋光、打蠟等幾十道工序全手工精作制成,這些工序,一個都馬虎不得。但是隨著陶瓷、紫砂壺具的流行,木壺制作技藝幾近絕跡。但桂雪依然堅持,堅持這臺破舊的機床,堅持那顆工匠之心。
來源:中國機床商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