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 對于全球汽車業而言,2018年不是一個好年頭,很多人都在感慨“寒冬已至”。不過,2019年也許會更加“寒冷”。全球宏觀經濟放緩、貿易摩擦和關稅問題持續,2019年全球汽車業或將迎來更加動蕩的一年。歐洲車市受各國政治和經濟等不利因素影響,銷量或將下滑。美國車市銷量已達峰值,2019年難言樂觀。作為全球車市銷量增長引擎的中國,在經歷28年銷量首降后,新的一年汽車需求恐怕仍將繼續收窄。
歐洲市場利空甚多
歐洲汽車市場自2013年以來的強勁增長在新的一年或面臨結束,今年歐洲汽車銷量可能與2018年基本持平,主要原因是該地區宏觀經濟形勢轉變,歐洲對柴油車的嚴格限制也會抑制汽車消費。同時,還有一些因素將影響整個歐洲市場,其中包括英國脫歐帶來的一系列不確定性、美國對進口汽車征收關稅的可能性、意大利財政危機以及新的全球統一輕型車輛測試程序(wltp)對汽車產業和市場帶來的復雜影響。
“總體而言,我們預計2019年歐洲車市仍將略有增長。”ihs markit市場分析機構歐洲部門預測主管馬丁·伯尼克表示。ihs markit預計2019年歐洲汽車銷量將小幅增長1.3%。lmc automotive汽車分析機構則預計,2019年歐洲車市將增長0.9%。瑞銀預測今年歐洲(包括俄羅斯)車市整體將增長0.6%,西歐則下降0.9%。而現代汽車研究所預測,2019年歐洲新車銷量將小幅下跌0.2%,至1780萬輛。
2019年,預計在歐洲主要汽車市場,如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車市增幅將不高于1%。伯尼克認為,目前德國和法國等主要市場顯得增長動力不足,而西班牙和意大利仍有些許增長空間。另外,德國還可能面臨美國對該國進口汽車征收關稅的風險,這將對德國汽車業造成比其他歐洲國家更大的打擊。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形勢不容樂觀。
歐洲汽車分析師表示,2019年英國脫歐將連續第3年對歐洲新車銷售產生較大影響。距離英國2019年3月29日正式脫歐的日期越來越近了,脫歐協議草案能否獲得英國議會批準,尚未可知。如果脫歐的相關談判進展順利,那么2019年英國車市有望微增。然而,目前英國“硬脫歐”的風險增加。lmc automotive預計,如果達成脫歐協議,英國汽車市場將增長1.3%;如果最終無協議脫歐,那么該國新車銷量將下跌7%左右。
此外,wltp的不利影響將繼續。從2018年9月1日開始,歐盟正式對新車實施全球輕型車統一測試規程(wltp),取代了此前執行的歐洲循環測試法(nedc)。從中長期來看,車企的部分車型不符合新規,銷售在短期效應之后將持續受到不利影響,預計2019年將繼續拖累新車銷量。
2019年歐洲車市的另一個關鍵點是suv和跨界車的市場走勢。過去幾年,歐洲消費者對轎車和掀背車等傳統車型需求變淡,suv和跨界車火熱。但分析師預測,suv和跨界車的增長勢頭將在新的一年有所放緩,特別是大型suv。伯尼克認為,在某些細分市場,需求可能已經接近飽和。盡管如此,2019年,一些新車仍有望取得出色表現。大眾集團預計將推出更多小型suv和跨界車,刺激市場需求。另外,新款雷諾clio、奔馳glb跨界車和新款豐田rav4也將推動銷量上漲。
美國市場接近飽和
美國汽車研究中心的分析師認為,2019年,美國貿易政策和行業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將影響美國乃至整個北美汽車市場的走勢。
美國汽車分析師邁克爾·羅賓認為,如果美國政府實施“232條款”,并對所有進口汽車零部件和輕型車輛征稅,美國平均單車成本將增加約1800美元,進口高檔品牌的平均成本預計增加5800美元。2019年,美國新車銷量將減少到1400萬至1500萬輛。
據美國汽車雜志《凱利藍皮書》的調查,關稅上調后,不少美國消費者會受到影響。其中,18%的人可能會轉而購買二手車;12%的消費者可能不買進口車,而是買國產車型;15%可能推遲購買,只有7%的消費者表示影響不大。該機構認為關稅對不同汽車制造商的影響不同,進口比例較高的19個品牌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該機構預測,2019年美國新車銷量將降至1680萬輛。
近日,全美汽車經銷商協會(nada)表示,由于利率上升和價格上漲可能促使消費者推遲購車計劃,預計明年美國新車銷量將下滑。該協會預計2019年美國新車銷量將降至1680萬輛,這也將是美國新車銷量自2014年以來首次低于1700萬輛。nada主席魯茲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促銷激勵措施將不如以往,而貸款利率可能上升,這些均不利于汽車消費。”
2018年,美國經濟實現難得一見的強勁增長,美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這主要得益于政府短期的刺激措施。這一年,美國政府推出了減稅、放松監管等短期刺激措施,汽車等大宗商品的消費受到有力推動。nada分析師預計,上述激勵措施今年將難以產生顯著效果。與此同時,美國貨幣和財政政策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美國國際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將顯現,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可能會大幅放緩,汽車消費也將隨著美國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而改變。
中國市場或繼續緩行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發布了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相關數據的預測,預計中國汽車市場2019年零增長:2019年全年汽車銷量為2800萬輛,與2018年持平。乘用車方面,預計2019年銷量為2360萬輛,與2018年持平;商用車方面,預計2019年銷量為440萬輛,小幅增長1%;新能源汽車方面,預計2019年銷量為160萬輛,增長33%。
中汽協對中國車市的預測相比一些海外研究機構更為悲觀。從2018年的情況看,汽車市場面臨的宏觀環境較之以往有很大變化,其中經濟下行壓力、金融去杠桿、網貸爆雷、汽油價格上漲以及治理空氣污染等諸多因素并不利于汽車消費增長。另外也有觀點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可能已經達到一個飽和值。
相關數據顯示,美國每千人擁有857輛汽車,是世界上最發達、最成熟的汽車市場。過去幾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速和規模舉世矚目,但千人保有量僅為155輛。從數據上看,美國和中國的汽車千人保有量差距很大,以往一般認為,對標發達國家市場,中國車市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是中國城市的密度遠高于美國,汽車保有量是否飽和,不能與美國進行簡單對比。
德國伯恩斯坦研究機構在最近針對中國汽車市場的研究中表示,中國大城市汽車市場現已接近飽和,因為該國汽車的滲透率接近每千人160輛汽車。在分析了100年的全球汽車銷售數據后,伯恩斯坦發現,在市場上,當一個國家的汽車保有量達到千人160輛汽車時,就會出現拐點,即汽車銷售的長期高增長將轉變為較慢的周期性增長。這個轉變曾經發生在1925年的美國、1965年的英國、1970年的日本,以及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韓國和臺灣。2019年或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每千人160輛。
1月2日公布的2018年12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7,比上月低0.5個百分點,這是自2017年6月以來首次落入收縮區間,顯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加大。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放緩,并且會對亞洲其他經濟體造成影響。不過也有預測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采取經濟刺激措施,汽車消費或許會受到新的刺激。(記者 陶曉喆)
轉自:中國汽車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