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上漲的鋰鈷價格,自2018年出現價格持續下行的態勢。2018年新能源汽車卻逆勢增長,受益于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而"狂飆突進"的鈷鋰價格能否"梅開二度",除外部因素影響外,下游新能源汽車發展走向是關鍵。
從2015年開始上漲的碳酸鋰價格,自2018年開始不斷回落。據生意社數據,2019年2月24日,華東工業級碳酸鋰綜合價格7.3萬元/噸,與前日數據持平,較2月15日跌5.19%。鈷價方面,以四氧化三鈷價格來看,其價格自2016年持續上漲,到了2017年3月下旬價格已突破30萬元/噸。2018年起,mb英國金屬導報鈷價"跌跌不休",數據顯示,2019年2月20日mb英國金屬導報鈷價為22.5美元/磅,較2月15日下跌8.35%。
鋰與鈷都是新能源電池中的重要原材料,處于新能源產業鏈的最上端。全球鋰礦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美洲和亞洲。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17年發布的數據,全球鋰資源量約為4700萬噸,探明儲量約為1400萬噸。已探明鋰資源儲量中,玻利維亞和阿根廷的鋰資源排名并列第一,我國居于第四。鈷在全球的分布不均衡,供應在地域和企業方面均具有較強的集中性,全球主要礦產地剛果(金)的供應主要由大型礦企所擁有的礦山和地表手采礦構成。隨著鈷價下行,全球礦山和地表手采礦利潤受到壓縮,據華泰證券測算,2019年2月8日,剛果金手抓礦毛利空間由2018年4月的32萬元/噸降至14萬元/噸。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鋰鈷價格持續下行是由于前期過量開采導致產能過剩,形成供大于求的行情,目前鈷鋰價格依然處于筑底過程之中。
曾幾何時,鋰鈷價格一路上揚。2015~2018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規模的快速增長,動力電池的訂單量大幅增加,帶動鋰鈷價格的"狂飆突進"。碳酸鋰價格指數從2015年起持續增長,2017年有所回落,隨后再次高漲,鈷價也在2015~2018年間表現亮眼。原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導致新能源礦產端投資不斷增大,產能迅速增加,產能過剩讓鋰鈷價格自2018年初以來持續承壓。
與承壓的鋰鈷價格不同,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依舊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今年1月14日發布數據,2018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1527輛。從全球來看,根據bnef預測,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達到1100萬輛,滲透率達到11%。占全球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的鋰生產商albemarle執行長luke kissam在近日的電話會議中對分析師表示,隨著新產能的增加,諸如albemarle、sqm和tianqi等大型生產商將繼續主導2019年可能供過于求的市場。隨著新技術對鋰的需求增加,未來幾年市場將繼續吃緊。
鋰鈷價格能否再次乘新能源東風快速增長,關鍵還是要看未來新能源汽車需求預期。據財富證券測算,從長周期來看,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將拉動百萬噸級的碳酸鋰需求和數十萬噸級的鈷需求。未來若新能源行業景氣持續增長,鋰鈷價格有望回歸合理區間。
從短期來看,上游鋰鈷利潤降低導致部分企業加速出清,行業會從供應過度轉向供需均衡。華泰證券認為,2019年2月鋰價已經接近行業成本,頭部企業由于其規模化運營,掌握優質鋰礦資源仍占優勢;在中性假設條件下,國內2019~2021年鈷的供需格局將由平衡轉向過剩,價格面臨進一步的下行壓力,預計今明兩年鈷行業的過剩值或達到階段高點。(實習記者 江暉)
轉自:中國工業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