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是輸送流體或使流體增壓的機械。它將原動機的機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傳送給液體,使液體能量增加。泵主要用來輸送水、油、酸堿液、乳化液、懸乳液和液態金屬等液體,也可輸送液、氣混合物及含懸浮固體物的液體。泵通常可按工作原理分為容積式泵、動力式泵和其他類型泵三類。除按工作原理分類外,還可按其他方法分類和命名。如,按驅動方法可分為電動泵和水輪泵等;按結構可分為單級泵和多級泵;按用途可分為鍋爐給水泵和計量泵等;按輸送液體的性質可分為水泵、油泵和泥漿泵等。按照有無軸結構,可分直線泵,和傳統泵。水泵只能輸送以流體為介質的物流,不能輸送固體。
離心泵是泵中常見的一種
第一臺離心泵于1705年問世,由于離心泵的應用面極廣,目前離心泵已經是主流的泵類產品,占據泵行業大部分市場。由離心泵演化而來的泵產品多不勝數,離心泵本身也被細化成多種品類離心泵。
最早提離心泵的是法國工程師papin,他在1689年發明了可以稱之為離心泵雛形的一種機器,并于1705年制造了第一臺適用于提升液體的泵。該泵采用了多葉片的葉輪和蝸形體的泵殼。著名數學家歐拉于1750年對離心泵的流動進行了理論分析,為離心泵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818年作為離心泵發展史上一個轉折點,在美國的massachusetts開始批量生產離心泵。1851年jamesstuartgwynne在英國獲得多級離心泵發明專利,英國科學家j.tomsom采用導葉來提高泵的效率。
20世紀初,在蒸汽輪機的全盛時期,泵幾乎全是往復式的。1904年ksb公司提供了鍋爐給水用高壓離心泵的系列,1905年蘇爾壽兄弟工廠開始多級串聯高壓泵的批量生產。
隨著機械制造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泵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很大發展。目前世界上泵產品的種類已達0多種,其中包括:齒輪泵、is清水泵、中開泵、多級離心泵等。泵類產品在大容量、高效率、自動化和可靠性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在泵的理論研究方面,多采用計算流體力學軟件來模擬實際流動和分析流動損失。同時,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在泵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效提高了泵的耐腐蝕、耐磨損、耐高低溫和耐沖擊的能力。由于環保和安全要求,泵的可靠性和低泄漏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普通的機械密封已接近發展的極限,磁力驅動泵和磁力聯軸器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同時磁流體密封技術則有取代磁力驅動泵和雙端面密封的趨勢。螺桿泵向著大流量和高壓力的方向發展。
盡管早在1754年,瑞士數學家歐拉就提出了葉輪式水力機械的基本方程式,奠定了離心泵設計的理論基礎,但直到19世紀末,高速電動機的發明使離心泵獲得理想動力源之后,它的優越性才得以充分發揮。在英國的雷諾和德國的普夫萊德雷爾等許多學者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離心泵的效率大大提高,它的性能范圍和使用領域也日益擴大,已成為現代應用最廣、產量最大的泵。
1.離心泵的選擇及安裝
離心泵應該按照所輸送的液體進行選擇,并校核需要的性能,分析抽吸,排出條件,是間歇運行還是連續運行等。離心泵通常應在或接近制造廠家設計規定的壓力和流量條件下運行。泵安裝時應進行以下復查:
①基礎的尺寸,位置,標高應符合設計要求,地腳螺栓必須恰當和正確地固定在混凝土地基中,機器不應有缺件,損壞或銹蝕等情況;
②根據泵所輸送介質的特性,必要時應該核對主要零件,軸密封件和墊片的材質;
③泵的找平,找正工作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若無規定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的規定;
④所有與泵體連接的管道,管件的安裝以及潤滑油管道的清洗要求應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規定。
2.離心泵的使用 泵的試運轉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驅動機的轉向應與泵的轉向相同;
②查明管道泵和共軸泵的轉向;
③各固定連接部位應無松動,各潤滑部位加注潤滑劑的規格和數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④有預潤滑要求的部位應按規定進行預潤滑;
⑤各指示儀表,安全保護裝置均應靈敏,準確,可靠;
⑥盤車應靈活,無異常現象;
⑦高溫泵在試運轉前應進行泵體預熱,溫度應均勻上升,每小時溫升不應大于50℃;泵體表面與有工作介質進口的工藝管道的溫差不應大于40℃;
⑧設置消除溫升影響的連接裝置,設置旁路連接裝置提供冷卻水源。
離心泵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禁止無水運行,不要調節吸人口來降低排量,禁止在過低的流量下運行;
②監控運行過程,徹底阻止填料箱泄漏,更換填料箱時要用新填料;
③確保機械密封有充分沖洗的水流,水冷軸承禁止使用過量水流;
④潤滑劑不要使用過多;
⑤按推薦的周期進行檢查。建立運行記錄,包括運行小時數,填料的調整和更換,添加潤滑劑及其他維護措施和時間。對離心泵抽吸和排放壓力,流量,輸入功率,洗液和軸承的溫度以及振動情況都應該定期測量記錄。
來源:原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