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到航天儀器、生物技術,小到智能手機、傳感家電,無一不與儀器制造相關。2017年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攻堅之年,也是我國儀器制造走出國門,打造儀器硬科技、形成行業發展硬實力成為國產儀器發展的必經之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國產儀器品牌實力崛起對科學儀器產業持久繁榮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引擎作用。如何培養、壯大儀器用戶群成為該過程中亟待解決和突破的問題。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如今,我國已步入儀器儀表生產大國行列,但技術短板仍十分明顯。核心技術的缺失、與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以及產品質量的不穩定,都是造成我國儀器儀表產業“大而不強”的制約因素。2017年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481.2億元,同比增長21.2%,增速比1-6月份放緩0.8個百分點。其中,儀器儀表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470.7億元,同比增長29.6%。隨著物聯網、智能電網等新技術快速發展,對儀器儀表行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為儀器儀表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新的發展機會。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大數據時代與“互聯網+”迅猛蔓延的當下,用戶儼然成為“各路兵家必爭之地”,在服務業、建筑業、消費品等各行各業被肆意“追捧”。以此類推,在眼花繚亂、競爭日益險峻的儀器產業,國產品牌又應如何運籌帷幄,安全擺渡,方可尋求生存之地?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如何轉化儀器用戶對國產儀器與進口儀器“無休止”的選擇糾結,是國產儀器品牌需要持續培養客戶過程中注意的。理性的看待國產儀器,熟悉國產儀器的現有問題,同時肯定國產儀器在光譜等領域的領先技術與高科技成果展現迫在眉睫。而國家在采購政策上頻頻釋放紅利,正是國產儀器擁有得天獨厚的市場環境的最佳證明。選擇更加專業的儀器采購負責人,重視在儀器性能、與實驗室需求匹配度、成本合理控制或將為國產儀器在采購市場中創造更多機遇。
科研創新乃至科技成果轉化的建設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程,國產儀器在此過程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當下的科研工作中其儼然成為當之無愧的引擎拉力與強大后盾。希望我國未來的國產儀器能夠越做越好,一方面助推科技創新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我國科技成果的轉化。
科技造就未來,影響力打開產業大門,無論是儀器質量,還是品牌影響力都是考驗國產儀器的關鍵要素。當前世界競爭格局正在改變,新興技術的崛起讓儀器產業的發展動向更趨于智能化、便攜化、綠色化。
立足腳下,展望未來,國產儀器品牌商要想在儀器產業贏得掌舵地位,顯然離不開對市場用戶訴求的深入、持續探索與投入成本合理控制。而牢牢圍繞“硬科技打造硬實力”這一主題,讓國產儀器在不斷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加速品牌形象樹立,助力國產儀器早日走向世界舞臺更是重中之重!
來源:原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