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盤點2017年汽車圈發生的最重大事件,全球多家車企發布“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絕對可以排進前三,為此,能源大戰再一次成為風口浪尖的話題。一邊是各大車企紛紛宣布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炫耀新能源領域的進展;另一邊傳統能源仍然占據銷量榜,各大車企仍然將傳統能源車作為產品主力。
一個產銷2800萬輛的汽車帝國,面對汽車能源第三次革命,未來究竟會如何轉型?
劍拔弩張
新能源車在2017年已經不是新聞,在國家的政策指引下,2017年,新能源車銷量突破70萬輛,同比增幅遠遠超過傳統能源車。除了現實銷量的對比,2017在全球范圍都發布了“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仿佛宣判了燃油車的倒計時。新能源在氣勢上是占盡風頭。中國人講究“順勢而為”,萬事萬物需要遵循發展規律。一個最大的可見規律就是,電動車是未來汽車能源方向。然而,經歷百年發展的燃油車真的正在走向末路?何時會是新能源車的天下?
電動未來已是必然
如同蒸汽機取代馬車。新能源擁有低排放、強動力的天生優勢,對于汽車的工具屬性來說再適合不過。
傳統燃油車歷經100多年發展,早已超出單純工具范疇。人們將是否擁有自主研發的內燃機視為品牌獨立的象征,一千個人就能造出一千臺發動機。技術工藝千變萬化,帶來性能表現百花齊放。某種程度上說,正是由于內燃機的多年發展,才造就汽車市場今天的繁榮。
相比之下,電動機大范圍出現在汽車上雖然沒有多少年光景,但它的性能表現直接進入了下一個世紀。2003年創立的特斯拉已經可以量產0-100公里加速2.7秒的車,而內燃機百公里加速進3秒耗費近百年的時間。當然這并不是說電動車的制造很容易,電控,安全,電池等新領域的挑戰同樣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動力總成的另一個重要部件——變速箱,也將受到新能源車普及的挑戰。面對一臺起步就能輸出最大扭矩的車,我們還需要9速,10速嗎?變速箱和發動機的匹配問題在新能源車上,再也不會困擾。
何時決勝尚在迷離
取決這場勝利的,在記者看來,最大的驅動力還是系鈴人——車企。傳統車企在傳統能源上多年構建的技術壁壘,在新能源車上蕩然無存,他們還要付出生產線更新和研發成本。此外,成熟的生產研發體系也需要為新能源車做出改變。在這樣巨大的付出面前,傳統巨頭們并不甘愿做新能源的急先鋒。普遍的做法是:繼續穩扎穩打賣燃油車,背地里做好一朝新能源的技術儲備,對外及時展示技術實力,確保從油向電平穩過渡。
相反,瞄準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新興造車勢力則突飛猛進,隔三差五地宣布自家的產品又取得了怎樣的進步。蔚來汽車為了打消用戶的里程憂慮,一口氣宣布了換電方案、移動充電方案。3秒高潮過后,人們發現在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推行普及還是太遙遠。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感謝威馬、蔚來等新勢力造車,他們或許還不足以稱為“鯰魚效應”,但因為他們的出現,傳統汽車巨頭感覺到了更多的壓力。
另一個可能影響這場大戰結果的是共享汽車。傳統私家車市場一時難以撼動,共享汽車成了新能源的一個突破口,解決城市人口的日常通勤和短途自駕,新能源共享汽車的方便甚至威脅到未來的私人購車市場。當滿大街都是方便的共享汽車,你還會選擇買車嗎?
油和電的競爭表面看是新舊能源的自然交替,電動機取代內燃機是必然結果。但也應該看到,在這個風口上,仍然有不少廠家在苦心鉆研燃油車。馬自達的創馳藍天發動機,豐田的高熱效能發動機都是代表。
綜合各方來看,市場才是決定這場戰爭勝負的判官,未來一定時間內,燃油車和新能源車毫無疑問會在中國市場長期并存。就像那個關于電商和實體的著名賭局,新能源車份額超過傳統燃油車的那一天,電動車才能真正發出勝利的宣言。
來源:華西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