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2月份,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向好的趨勢逐步顯現。”3月1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
開局平穩說大勢
“總的來看,1至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國內需求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毛盛勇告訴記者。
投資穩。從去年9月開始,投資增速出現企穩回升的趨勢。今年1至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4849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26963億元,增長7.5%;
消費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增速與去年12月份持平;如果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比12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
就業穩。1至2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74萬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低于5.5%左右的預期目標,比1月份略回升0.2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
“2月份調查失業率上升主要是受春節因素影響,春節后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集中返城尋找工作,帶來了摩擦性失業,推高了失業率。”毛盛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2個省份用工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八成左右的企業返崗率在90%以上,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物價穩。1至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平均上漲1.6%,其中1月份上漲1.7%、2月份上漲1.5%,延續了溫和上漲的趨勢。如果把能源和食品價格剔除,核心cpi連續半年多來基本穩定在1.8%-1.9%的合理水平。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來看,1月份、2月份均同比上漲0.1%,保持小幅上漲。
盡管有春節因素影響,前兩個月外貿進出口總額整體依然保持了小幅增長。“因此,從內外需情況來看,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的趨勢能夠延續下去,在保持平穩的同時,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還會繼續前進。”毛盛勇強調。
“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3月份前10天全國日均發受電量同比是兩位數增長,海關總署前幾天發布了3月份1日至9日的進出口情況,進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在20%以上。從3月份前10天數據來看,趨勢向好的態勢明顯。”毛盛勇介紹。
信心增強看走勢
2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比1月份提高了2.3個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中新訂單指數為50.6%,比上月上升1.0個百分點;股票市場成交比較活躍,人民幣匯率保持總體平穩,外匯儲備連續4個月有所增加……一系列數據反映出市場信心增強,市場預期趨勢向好。
從工業看,1至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如果剔除春節因素影響,實際增長比去年12月份略有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10.1%,新產業新產品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53.3%,比上年12月份提高37.8個百分點;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13.5%,提高0.4個百分點。
從投資看,民間投資增速較快,增長7.5%。第三產業、社會領域和工業技術改造領域的投資,增速有所加快或保持比較高的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分別增長8.6%和19.5%,增速分別快于全部投資2.5和13.4個百分點。
從消費看,1至2月份,市場銷售增速平穩,升級類商品消費增速較快。書報雜志類、化妝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同比分別增長33.9%、8.9%和8.8%,增速分別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25.7、0.7和0.6個百分點;全國網上零售額13983億元,同比增長13.6%。
從服務業看,現代服務業增長勢頭比較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保持26.5%的較高增長速度。鐵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貨幣金融服務、租賃及商務服務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55.0%以上較高景氣區間。
“無論從生產端還是需求端看,結構優化的趨勢都在延續。外貿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出口保持增長的同時結構也在優化,一般貿易比重在提高。”毛盛勇表示。
轉型發展聚動力
“1至2月份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毛盛勇指出,同時也要看到,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結構性矛盾突出,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
毛盛勇進一步分析指出:“特別是世界經濟增長、國際貿易增長都出現放緩趨勢,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包括像汽車等領域也出現了回落。但是,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把逆周期調節的各項政策很好地落實到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狠抓各項政策落實,積極擴展向好趨勢,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平穩健康運行。”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將“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放在今年各項工作任務的首位,并強調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因此,未來要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在養老、育兒、汽車、旅游等方面尋求新的消費增長點;要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利用好地方債投資和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推動基建投資發力。
毛盛勇同時強調,經濟運行的速度高一點、低一點不必過分關注,民生的改善、就業的保障、居民收入的增長、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經濟增長放在“一攬子”一起來考慮,才能夠保證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同時,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記者 張翼)
轉自:光明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