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5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4%,降幅與1~3月份大體相當。
其中,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153.9億元,同比下降3.7%。此前3月份為同比增長13.9%。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表示,由于4月1日起實施增值稅稅率下調,導致4月份部分工業產品需求在3月份提前釋放,加之同期基數較高,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7%,與3月份相比波動較大。但從平均增速看,3、4兩月利潤平均增長5.0%。
分企業類型來看, 國有控股企業利潤降幅收窄,私營企業利潤保持增長。1~4月份,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同比下降9.7%,降幅比1~3月份收窄3.7個百分點。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597.1億元,增長4.1%。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873.3億元,下降1.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455.2億元,下降8.3%。
分行業來看,近七成行業利潤同比增加。1~4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7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14個行業減少。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1732.6億元,同比下降0.7%;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4836.4億元,下降4.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1560.4億元,增長8.0%。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工業企業營業收入中的成本有所上升,這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企業的利潤率。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38元,同比增加0.22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8.73元,同比增加0.24元。
胡遲表示,數據的變化還需考慮統計制度規定的口徑調整、統計執法增強、剔除重復數據、企業改革剝離、四經普單位清查等因素影響。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營改增”政策實施后,服務業企業改交增值稅且稅率較低,工業企業逐步將內部非工業生產經營活動剝離,轉向服務業,使工業企業財務數據有所減小。此外,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單位全面清查結果,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調查單位進行了核實調整。
關于接下來工業利潤增速走勢,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企穩、ppi止跌回升,二季度有望推動工業企業利潤逐步修復、增強企業生產意愿和能力。
胡遲也認為,隨著減稅降費措施的加速落地,工業企業尤其是制造業減壓降負效果會日趨明顯,工業利潤也會逐步回升。
5月24至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濰坊、濟南考察減稅降費對制造業企業受益情況和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情況等,并于24日主持召開部分地方減稅降費工作座談會,部署進一步落實好減稅降費各項政策。這是繼5月10日召開企業減稅降費專題座談會后,國務院半個月之內召開的第二次減稅降費座談會。
李克強表示,億萬市場主體是穩就業的“頂梁柱”、是增長的“發動機”,確保更大規模減稅降費落實到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關系經濟社會大局。當前要把已明確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實施好,下一步對制造業增值稅留抵退稅還要放寬條件、優化流程,并研究完善對企業研發創新的支持政策。
轉自:第一財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