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米mix概念手機橫空出世,全面屏初次試水引起業(yè)界好評。至此,智能手機行業(yè)翻開新的篇章,而對于顯示行業(yè)來說,全面屏的出現(xiàn)也讓oled面板供不應求,迎來了發(fā)展的新時代。
2017年下半年,全面屏市場徹底爆發(fā),國內外手機品牌紛紛推出旗下全面屏新機,而象征著高端手機代表的蘋果iphone x也采用了全面屏設計,更是將其推上了高潮。oled面板是全面屏的最佳伴侶,受此影響下,oled面板也成為了高端手機的主流。
事實上,oled面板相比起lcd面板的確更有優(yōu)勢,更輕薄、功耗更低、色彩顯示更出色等。全面屏手機采用oled面板可以做出更高的屏占比,也可以解決全面屏設計帶來的功耗等問題。2018年,全面屏熱潮將持續(xù)發(fā)展,伴隨著全面屏在技術上的成熟以及對中低端手機的滲透,oled面板供應也必然將供不應求。
然而,目前oled面板供應被三星壟斷,訂單也被蘋果搶走,國產手機又該如何應對呢?
全面屏手機的流行,ces2018上全球廠商的oled面板電視等產品頻頻登場,都意味著oled面板將會是未來主流。目前,全球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除了日韓廠商互相較勁之外,中國大陸面板廠商也開始崛起積極投入其中,oled面板市場已經來到三足鼎立時代。
但令人無奈的現(xiàn)實卻是,三星壟斷全球中小尺寸oled面板,其它廠商無力抗衡。三星最大的對手lgd雖然正在努力擴大中小尺寸oled面板產能,但是短時間內產能和品質方面都存在問題,有消息傳出2018年將不會為蘋果供應oled面板,可見一斑。
中國雖然有望在oled面板行業(yè)挑戰(zhàn)三星,但是今年還是欠缺一些火候。據媒體報道稱,京東方已經開始投產oled面板,并且還在建設一條新的oled面板生產線,另一家面板企業(yè)華星光電也在加緊建設它的oled面板生產線。
但是oled面板良品率還是很大的難題,就連三星也是多年的努力才能做到量產,lgd目前也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上遇到困難。簡而言之,以國內最大面板廠商京東方為例子,雖然技術上不斷在追趕,但是想要解決問題做到量產,仍還需要一段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反而是夏普搶先給出了好消息!1月15日,鴻海集團副總裁暨夏普社長戴正吳在接受采訪時首度證實傳聞,夏普將于今年第一季度量產oled面板,打破過往三星獨霸的局面。與此同時,夏普也將在今年中推出搭載oled面板的全面屏手機。
有趣的是,夏普被富士康收購之后,現(xiàn)在也正尋求躋身蘋果供應商行列。一旦成功搭上線,oled面板量產雖然多出一家,但同樣要優(yōu)先供應給蘋果,國產手機難以占據多少份額。
蘋果侵占oled面板國產手機面臨供應困難
2018年,智能手機市場對oled面板需求量增多,而蘋果侵占了絕大部分的oled面板訂單,這導致國產手機想要進軍高端市場發(fā)力全面屏將面臨著oled面板短缺的困難。
去年,三星僅向蘋果iphone x提供oled面板都導致全球oled面板供應緊張。而今年,蘋果至少兩款iphone將需求oled面板,外加上三星自己的中高端旗艦手機也都開始搭載amoled顯示屏,這毫無疑問會加劇oled面板的供應短缺問題。
上文中提到,全球中小尺寸oled面板上,三星處于壟斷地位。來自于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去年三季度中國手機品牌華為、oppo、vivo第三季度的總利潤份額為12%,它們自身手機業(yè)務的利潤有限,這導致它們在爭奪oled面板供應方面難以與蘋果競爭。
而oled面板已經是未來高端智能手機的標配,國內手機品牌想要在全球高端市場上發(fā)力,oled面板得不到充分供應,會導致面對三星蘋果時吃虧。
如此一來,國內手機廠商就不得不開始尋求其他面板材料來替代oled面板。
國產手機品牌主動擁抱micro led
近日,據媒體報道稱,國內手機廠商華為、小米和oppo已經計劃2018下半年用micro led取代amoled,避免智能手機屏幕供應遭到蘋果過度擠壓。
畢竟目前oled面板產能尚未擴大,高質量的生產線依舊被三星蘋果掌控,夏普雖然確認今年第一季度正式量產,但也很可能投入蘋果懷抱。而國內面板廠商諸如京東方,業(yè)界預測至少需要到2020年才能緩解oled產能不足的問題。
如此背景之下,國產手機品牌或將被迫做出其他選擇。
據臺灣媒體digitimes報道稱,國內手機廠商包括華為、oppo和小米在內的智能手機生廠商,正計劃采用更先進的micro led作為2018年下半年旗艦機的屏幕技術,替代amoled。
oled面板三星蘋果獨占國產手機掀起屏幕大戰(zhàn)
micro led被稱之為μled或微型led,最早是由堪薩斯州立大學洪興教授和德州理工大學jingyu lin教授在2000年首先發(fā)明的。其和oled一樣,都是由發(fā)光二極管構成。其繼承了oled優(yōu)點的同時,還在響應速度、對比度、色彩飽和度上效果更佳。
micro led也被認為是led屏的最終進化目標,其關鍵技術的發(fā)展都一直備受關注。顯示行業(yè)內對micro led的研發(fā)也從未落下,值得一提的是,蘋果本身就是主導micro led布局的企業(yè)之一。而臺灣最重要的micro led生產基地,眾多臺灣面板制造商已經開始加緊布局2018年micro led量產。
當國產手機廠商開始主動擁抱micro led,或許會促進它的量產先一步到來。
新的屏幕大戰(zhàn)或將打響
micro led將會是顯示行業(yè)是下一個風口,當蘋果還在爭奪oled生產線的時候,國產手機品牌們就已經打算跳過這個階段,直接搶先抓住micro led這個風口。
據業(yè)內人士爆料,幾大國產手機品牌已經開始要求臺灣供應鏈制造商在2018年6月調整原led生產線為micro led生產線。臺灣最大的led外延片和晶片制造商晶元光電對外表示,上半年將會制定規(guī)格,下半年用于智能手機和電視micro led將開始投入生產。
對此,樂觀預測2018年1萬部智能手機采用micro led屏幕,那么全球全年需求量將達到億,市場前景空前巨大。但是現(xiàn)實的難題也并不少,oled產能尚且無法做到滿足需求,更不要談更先進一步的micro led。據了解,目前唯一將micro led技術做到商用的只有索尼,索尼在ces2018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就展示了一款10.1英寸的micro led車載顯示器,其標志著micro led已經可以實現(xiàn)更小尺寸的封裝。
不過應用到智能手機上,必然會要求更高的制程技術與材料,以及超高密度的封裝技術。那么問題來了,micro led市場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國產手機品牌真的能夠搶先一步用上micro led面板嗎?
這個消息如果準確,那么這意味著新的屏幕大戰(zhàn)即將要打響,對于智能手機行業(yè)來說,這也是一件風險和機遇并存的事情。
來源: ofweek顯示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