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辜負“人工智能大爆發之年”的期望,2017年連外賣都搭上了人工智能列車,這大概也是吃瓜群眾們離頂尖技術最近的一次了。谷歌用人工智能來造福人類,百度卻用它來送外賣。聽完這句話是不是很想給谷歌打call,然后摸摸百度的頭,安慰它繼續加油,未來還有無限可能。然而,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用人工智能送外賣難道就不是造福人類了么?
2017年,“宅”與“忙”文化依舊在年輕一代中盛行。與此相關,外賣已經成為年輕人的生活常態。相關數據顯示,白領和大學生已然成為在線外賣平臺的主力消費人群。周末的訂單率要高于工作日,“宅文化”已經成為時下年輕人解壓的一種選擇。
目前外賣行業已經進入穩定發展期,對于用戶來說,服務品質往往是最重要的。在野蠻生長時期,依靠燒錢補貼,用戶增長規模是非常快速的。但是今天,野蠻生長時期很明顯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今天的外賣競爭核心要素將是依托尖端技術的優質服務體驗。
外賣是一個正爆發性增長的行業,截至去年底,中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到2.09億,年增長率超過80%。百度ceo李彥宏曾表示,外賣從本質上講是物流的問題,一個外賣其實一天要送多少單,第一單送給誰,第二單送給誰?怎樣能保證配送的時間最佳、最準時?背后是一個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問題。
在行業野蠻生長的時候,依靠燒錢補貼可以實現快速的用戶增長,但當其進入穩定發展期后,對用戶來說,服務品質往往是最重要的。對當下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外賣行業來說,用戶體驗正在成為競爭制高點。人工智能技術的加碼想必會讓這場“外賣大戰”更有看頭。
其實縱觀這一年,無論是傳統線下餐飲品牌入局,還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小商家被淘汰出局,外賣行業的競爭格局已然大變天,洗牌加劇。那么在這場大洗牌中,2018外賣市場新的生機到底在哪里呢?
趨勢一 外賣進入下半場,連鎖化是不可逆之進程
與傳統餐飲不同,外賣更像是工業化的產品,是一個大眾、日常的消費品類,既要有高質量、穩定的出品,又要有超高的性價比。在平臺規則之下,外賣品牌要想活得更久,持續不斷給顧客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連鎖化是不可逆的進程。通過連鎖,提高投資回報率,更好的放大利益。并且連鎖之后,無論產品價格、品牌勢能、采購議價能力,都是單店無法相比的。
趨勢二 線上線下全渠道運營,增強品牌勢能
以往外賣品牌的競爭,主要集中在線上,誰能獲取更多品牌曝光,以及流量轉化,誰就是勝者。但平臺掌握著流量入口,“平臺就是純外賣品牌的爸爸”,以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只靠一條腿走路必定走不遠。外賣品牌要打通線上、線下業務,做全渠道運營,增強品牌勢能,才能夠在行業競爭中活下來。
趨勢三 延長營業時間,尋找新的盈利模式
以往,外賣的存在大多是解決白領中午的工作餐需求。但隨著扣點提高、推廣費增加,成本會越來越高,利潤也就越來越低。外賣品牌亟需尋找新的盈利點。未來外賣將延長營業時間,不斷去占領堂食的賽道,比如夜宵、下午茶、家宴,等等。比如有的外賣品牌,上線24小時外賣店,除了常規的餐食、小吃,還增加了下午茶和夜宵,一共有100多個sku。
趨勢四 外賣市場下沉,三四線城市成為掘金新高地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一向是外賣的主陣地,過去幾年一直引領著外賣市場的發展。但外賣行業發展進入到第五年,一線城市競爭激烈,面臨一波又一波的品牌更換,市場已經基本飽和。三線及以下城市正處于外賣掘金的黃金時期,隨著外賣的滲透速度越來越快,從一二線轉移到三四線,從市中心轉移到城郊縣鄉,外賣市場的整體下沉,會更加明顯。
趨勢五 互聯網思維不是萬能的,外賣回歸餐飲本源
來源:原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