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經過去,整體而言,2017年的新能源鋰電行業交出了一分較好的答卷。但2017年依然遺留了很多問題給2018年:補貼政策懸而未決,行業競爭加劇……
在政策、市場、技術等多方影響下,2018年的新能源鋰電行業將前往何方呢?
1、 雙積分延期,2018政策驅動依然靠補貼、限購
2017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的雙積分政策正式發布。與此前預期的一樣,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還沒有達到所要求的水平,雙積分政策的執行日期也被延期一年,即2019年才正式考核,并且支持轉結。
毫無疑問,雙積分政策正式發揮威力要等到2020年。即便是進行了延期,但目標與要求并沒有太大變化,車企依然需要提前進行準備。對于2018年,車企不能懈怠,如何打開市場,生產制造消費者真正需求的車輛依然是當務之急,尤其是主流的家轎和suv電動化進程。對于電池企業,雙積分政策的落實,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廣闊需求。前期的投擴產項目導致的產能過剩問題,或將隨著雙積分實施得到解決。
2、 補貼退坡成定局,淘汰低端
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占據全球半壁江山,最大的推動力依然是政策,尤其以補貼政策為主。但補貼退坡已成定局。截至發稿,2018年補貼政策依然沒有公布,從電池企業到車企,都在等待政策出爐。
在雙積分延期的情形下,盡管補貼退坡,但政策依然起到決定性作用。從后期的新能源汽車目錄中,高能量、長續航產品占據主流,微型車市場何去何從將由最終的補貼走向確定。
很大程度上,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由微型車支撐,這也并非完全是補貼政策導致,在城市出行、代步等領域,微型車有著天然優勢。但對于整個汽車市場,微型車充其量只是一份點心,大餐還在后面。
3、 新能源車免購置稅延期至2020年
雖然2017年底沒能等到補貼政策,不過新能源車免購置稅持續至2020年底,再次將時間節點聚焦到2020年。
與此同時小排量的燃油車的免購置稅政策終結,曾經風靡一時的1.5t小鋼炮車型不再享受這一優惠。與補貼政策不同,免購置稅直接面向消費端,對于刺激用戶購買、促進銷量增長有著明顯作用。
然而,對于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而言,在補貼的掩蓋下,價格依然偏高,其中電池成本占據了很大因素。不過,對于用戶而言,電池價格并不是關心的對象,整車價格才是。
4、 電池價格繼續下降,壓力增大
整個行業都在關注電池成本,這給電池企業帶來了極大壓力。2017年,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下,電池價格依然保持了近三成的降幅。并且鋰電行業投擴產項目一個接一個,產能已經遠超市場目前的需求。在資本的介入下,鋰電企業實現了超前發展,未來新能源汽車銷量進一步增長之后,目前的電池產能才會得到逐步的釋放。
在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的整體情形下,市場競爭加劇,價格戰硝煙漸起。擴產后產能過剩、競爭力不足也會進行降價,這對于企業運營將是一大考驗。
2018年補貼政策未明,但打壓低端和微型車幾乎可以確定。這對電池企業而言,除了在價格上保持競爭力之外,進行技術革新、產品換代也是必須抓緊進行了。
在2018年,提質降本依然是整個行業需要共同努力的。
5、寡頭時代,洗牌加速
2017年末,市場洗牌、行業淘汰的聲音頻頻,而根據市場出貨量和進入配套目錄的企業數量來看,處于末尾的企業已經到了危機邊緣。處于前列的幾大巨頭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在新能源的大潮下,中小企業如何生存?成為很多企業需要直面的問題。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是百花齊放,這給予了很多企業機會。傍不上豪門,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也是一樁不錯的姻緣。
在馬太效應之下,行業內的洗牌開始加速,想要發展下去,第一步立足根本,產品質量是基石,在新能源行業漸起的泡沫中找回初心,穩步發展才是正確的道路。
借用習主席2018年新年賀詞中的“天道酬勤,日新月異”,這個八個字也是符合新能源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
來源:鋰電大數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