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2020:供求雙萎縮下的經濟形勢與政策》發(fā)布會暨學術研討會在線上舉行,該書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出席會議并指出,該書堅持底線思維和風險分析意識,從目前來看,中國的風險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四大方面。
第一,中國能經受住多大程度的疫情沖擊。“這就是中國宏觀經濟安全面臨的問題,這就是2020年,甚至可能會更長一段時間都要關注的非常現(xiàn)實的風險。”劉偉說。
他表示,現(xiàn)在來看,特別是從國際角度而言,疫情到底何止終止、何時能有效控制仍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目前中國的經濟情況相對較好,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戰(zhàn)略性的疫情防控成績,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去贏得了更早開啟的復工復產時間窗口。但問題在于疫情充滿不確定性,最終疫情沖擊會有多大,對中國整個宏觀經濟安全將在哪些方面、造成多大程度的影響仍不確定。
第二,中國今年經濟增長規(guī)模能有多少。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未明確增長速度目標。劉偉稱,以底線思維分析,“六穩(wěn)”“六保”的頭一個都是就業(yè),其目標是新增900萬個就業(yè)崗位,按照投入產出的理論分析框架,就需要經濟增長4.3%。如此,今年經濟增長或至少達到4%以上,“六保”“六穩(wěn)”的底線才能守得住。
第三,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脅是否會進一步擴大。劉偉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xiàn)之年,也是“十三五”規(guī)劃的收官之年,又會銜接“十四五”規(guī)劃的起點,恰恰也是中國穿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關鍵時期。
劉偉直言:“穿越過去就過去了,穿越不過去的話,中等收入陷阱的所有威脅會在這個階段放大,再加上疫情的沖擊,增大了這方面的挑戰(zhàn)和困難。”
第四,如何應對修昔底德陷阱的威脅。劉偉表示,中國作為一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崛起的一個發(fā)展中大國,當遇到世界性的挑戰(zhàn)和矛盾必須應對。
劉偉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逆全球化浪潮泛起時,給出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在當前疫情沖擊下,需要將其進一步細化,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等倡議在疫情沖擊下會有哪些變化和新趨勢,現(xiàn)在官方就已經提出,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如何去構建和落實是當前重點問題。
轉自: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