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以來,意大利、德國、英國、荷蘭、瑞士等國家的發明者,不斷地創造、改進鐘表技術:伽利略·伽利萊發明重力擺,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將其與機械鐘相結合造出了擺鐘,羅伯特·胡克發明了游絲……一系列的發明與應用,終于令鐘表逐漸擺脫雛形,在粗不過手腕的方寸間,“嘀嗒”凝聚。
從最開始的機械手表到石英手表、再到后來的電子手表和如今風靡的智能手表,小小的一塊手表在漫長的歲月中居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從機械到智能的轉變,從定格時光到超越時光的改變。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由國內外it巨頭研發主導的智能手表概念近年來被炒得風生水起,它的出現是否會復制上世紀石英技術革命對傳統機械鐘表制造業的沉痛打擊?
其實,電子表這種產品已經出現很多年了,但之前的電子表顯然無法像如今的apple watch和android wear們那樣對傳統的機械手表產生質的沖擊。畢竟,之前的大多數電子手表與機械手表相比,都顯得既不夠美觀上檔次,同時又不夠耐用,功能上還差不了多少。智能手表目前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充其量只是手表市場一個分支,并不是主流市場。智能手表屬于電子類產品,可能對石英類手表有沖擊,對機械表沖擊有限。
談論智能手表現對傳統手表沖擊的話題為時尚早,傳統手表經過幾百年歷史沉淀被賦予很多含義,不是簡單的計時工具?,F在,手表對于一部分人來說屬于一種情懷和惦念,在上世紀80年代迎來的數碼大洪流中,機械表被認為是一種反動、反思的手段和慰藉。如今仍舊有一群有情懷的人鐘愛著機械手表,他們享受聽到齒輪之間摩擦的聲音,他們享受指針轉動的滴滴答,他們甚至享受每一天可能多出又或是少了的那幾秒……
“機械表是古老的傳說,是思古的幽情,是溫婉的寄托。”不知道這一次,智能手表的結語該如何書寫?有人迎風擁抱,有人原地觀望。智能手表挑戰機械手表的好戲,將繼續挑動鐘表界的神經。
來源:原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