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計算機進入研發體系,就開啟了智慧研發的時代,可以說智慧研發我們一直在路上。在智能制造時代,研發和創新仍是我們在時代浪潮下不得不勇闖的突破之路,傳統信息化和數字化中潛藏的巨大能量亟待被再次激活。智慧研發之路,在探索中前行。本文,給大家分享下安世亞太對“智慧研發”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供大家參考。
智慧研發的提出以系統工程和精益研發為理論背景,以智能科技在近幾年的發展為技術背景,伴隨工業4.0、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智慧軍工、智慧院所的相繼提出,智慧研發概念也隨即產生。基于安世亞太對系統工程和精益研發的研究發展,我們將智慧研發定義為精益研發的智慧化發展,是智能科技和知識工程深度融合的精益研發3.0體系。
智慧研發的總體特征
智慧研發是與智能制造相適應的研發體系,也是智慧院所所采用的研發體系。以智慧研發為基礎,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智能科技為手段,實現產品研發體系的智慧化和所研制產品的智能化。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們給智慧研發的總體特征做了如下描述:以知識為基礎、以仿真為驅動、以質量為目標,持續創新,不斷開發新產品、新服務,基于智能科學的理論、技術、方法和信息,采用自動化和數字化技術與工具,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手段,整合和優化利用各類內外部資源,實現信息流、物資流、資金流、知識流、服務流的高度集成與融合。
上圖給出了智慧研發的體系概覽。這是一個基于系統工程的研發體系,包含綜合設計、知識工程和過程質量等核心子體系,可幫助企業實現研發模式轉型,建立正向設計能力,同時規劃未來智慧院所建設路線。以智慧研發為抓手,可以建設面向智能制造時代的現代工業研發體系。
安世亞太智慧研發解決方案適用于于中國軍工企業進行智慧院所體系建設,也適用于民品企業進行智能制造中的智慧研發體系建設。
智慧研發理想業務模型
閱讀過《精益研發2.0》的讀者一定很熟悉,上圖就是研發體系理想業務模型,可以簡稱為體系理想模型或理想業務模型,包含了完整的研發要素及業務構件,圖中每一個矩形或菱形就是一個業務構件,這個模型是研發型企業發展的對標模型,可以指導我們進行業務模式規劃、能力規劃、知識(資源)規劃以及信息化規劃。與此對標,本企業所欠缺的或不完善的業務構件,就是我們未來應該建設的內容。根據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可以形成研發體系未來建設和完善的計劃和步驟,這樣將形成體系的長遠規劃。
智慧研發理想業務模型
利用理想模型的設計思路,通過對精益研發的智慧化,形成智慧研發的理想模型。具體來講,除了精益研發的兩個關注點(研發模式轉型后的信息化、強調正向設計的數字化)外,智慧研發體系還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來源:e-works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