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湖北大力實施“質量興省”、“質量強省”的戰略,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今年前三季度,該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076.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8%。這是中國工業報記者日前從該省人民政府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大力推進“質量強省”
湖北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的決定》,質量強省和品牌建設,列入了全省“十三五”規劃綱要,作為“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的重要任務,寫入了歷年政府工作報告。成立了省長擔任主任的高規格的質量強省工作委員會,下設標準化與計量工作領導小組。每年制訂質量強省年度工作計劃,將任務分解到各部門。從2013年起,省政府對市州質量工作進行考核,結果進行通報。全省所有市、州、縣(區)均開展了質量強市(州、縣、區)工作,武漢市、宜昌市等8個市縣獲批籌建“國家質量強市示范城市”,13個縣市爭創質量強省示范縣市。質量強省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在國家政府質量工作考核中湖北省由c等升為b等,位次逐年前移。
湖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消費品標準與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湖北行動綱要》、《湖北省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計劃(2016——2018年)》兩個綱領性文件。結合全省優勢產業集群,出臺了《湖北省“十三五”重點產品質量提升行動示范區(項目)目錄》。到2020年爭創6個國家級質量提升示范區,20——30個省級質量提升示范區。
自2015年開始,省局以鄂州市金剛石刀具、安陸市糧油機械制造等產業集群為試點實施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工程,統籌專項資金,通過購買專業技術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專家培訓、質量診斷、免費檢測服務。
2017年,省局組織開展了“9+1”質量提升行動,聚焦童車、紡織服裝、食品及相關產品等九類重點產品和中小企業產品質量問題,分別制訂工作方案,有針對性開展質量診斷、整治和幫扶提升,取得階段性成效。湖北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由2013年的83.7%(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2個百分點)提高到2016年的92.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個百分點),提高9.2個百分點。在國家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測評中,湖北全省由2013年的83.14分上升到2016年的85.65分,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81分,在全國排名穩步上升。隨州專汽、中石化湖北分公司、葛店物流產業園獲批創建全國質量提升示范區。
著力培育精品名牌
2009年,湖北設立全省最高政府質量獎“長江質量獎”。以長江質量獎為引領,鼓勵企業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全省各市州均設立了政府質量獎,廣泛組織企業開展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培訓,導入卓越績效標準企業逾3000家。長飛光纖、人福醫藥、勁牌公司等7家企業被評為國家質量標桿,全省獲中國質量獎提名企業5家、個人1名,獲湖北長江質量獎企業20家、提名34家。
圍繞全省支柱產業的主導產品,制定了涉及12大行業218類產品的湖北名牌培育計劃,加強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獲批國家級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5個,省級10個,培育出了一批帶動湖北省經濟發展的名牌產品。現湖北名牌產品達1000個,產值超過0億元,對經濟貢獻率達到20%以上。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54個,居全國第2位。
不斷夯實質量基礎 為了實施“質量強省”戰略,湖北實行部門聯動、區域協同打假,開展了“名標企業”訂單式打假,落實“雙隨機”抽查,推動企業切實履行質量擔保責任及缺陷產品召回等法定義務。今年以來,全省重點加強了電線電纜、汽車、紡織品等重點產品領域質量問題整治,開展省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4699批次,處理不合格產品149批次,約談了連續2年不合格的121家企業,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全力推進“質檢利劍”行動,將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和社會反映強烈的“瘦身鋼筋”、“偽劣電線”、“甲醛地板”、“拼裝汽車”等嚴重質量安全問題列為執法打假的重點,嚴查徹辦大案、要案。截至10月,共出動執法人員27429人次,查辦案件1685件,涉案貨值5.17億元,召回有缺陷汽車和童車5萬多輛。
近年來,湖北省不斷加強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能力建設,湖北獲質檢總局批準籌建的國家級檢測技術中心共31個,建設了51個省級質檢中心。全省認證證書數量在近10年內平均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長,各類認證證書總數達50735張。創新質量技術服務模式。整合、精簡、優化地方標準,放開搞活企業標準,培育發展團體標準,增加標準有效供給。全省共承擔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29個,企事業單位主導研制國家標準1297項、主導研制行業標準3435項,現行有效的地方標準862項,推動企業自我聲明公開執行標準7824項,在北斗衛星導航等優勢產業成立標準聯盟,并在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中國光谷)正式運行。
來源:中國工業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