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是今年最熱的智能硬件項目之一。目前,智能音箱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技術方案和模式思路,但消費市場似乎依然秉持著比較謹慎的態度。智能音箱市場上的主流產品都有什么思路?為什么產品豐富的情況下市場總體銷售規模仍處于較低水平,有何解法?智能音箱在智能家居領域有什么潛力?
根據朱尼普研究公司的一份報告顯示,隨著越來越多的音箱品牌在自家產品中增加語音助手功能后,如亞馬遜echo、sonos one等智能音頻設備的收入在2022年開始可能將從2017年的25億美元增長到100億美元。
智能音箱是指語音交互,內容、互聯網服務,場景化智能家居控制。相對于傳統音箱而言,智能音箱不僅是音響產品,同時是涵蓋了內容服務、互聯網服務及語音交互功能的智能化產品,不僅具備wifi連接功能,提供音樂、有聲讀物等內容服務及信息查詢、網購等互聯網服務,還能與智能家居連接,實現場景化智能家居控制。
隨著智能音箱領域競爭的持續升溫,報告預期,谷歌(google)、哈曼卡頓(harman/kardon)、搜諾思(sonos)、索尼(sony)和安橋(onkyo)都是現今亞馬遜的主要競爭對手。智能音箱市場主要被科技公司和音響公司占據,前者以打造數字助手的角度進入市場,而后者則是從產品更具前沿科技和更具特色的角度。不同的產品定位不僅影響產品設計,對價格也會有很大的影響。該研究顯示,成本超過200美元的設備將于2022年占據行業收入的40%,乃至更多。
研究作者james moar說:“亞馬遜目前是智能音箱的領跑者,就是因為他們首先建立了一個完整的智能音頻生態系統。目前,很少有音箱品牌能在他們的產品中集成語音助手,因此,想要智能音箱的用戶在未來的幾年里可能不得不采取變通方案。”這也意味著,在傳統音箱品牌將智能功能全面集成到自家產品上之前,科技公司會有更多機會采取行動。
相比于技術生態更為成熟的國外互聯網巨頭,國內的智能音箱廠商則更加側重產品定位的差異化,本地化優勢明顯:包括中文識別方面(京東、阿里和小米都推出了自家的智能語音助手),和本地消費習慣及第三方應用資源方面。
以內容分享為主的內容智能音箱,如喜馬拉雅小雅,傾向于將智能音箱打造成音樂、有聲讀物等流媒體內容載體,其主要優勢在于海量資源和固有用戶;以智能家居控制為主的智能音箱,如小米的小愛,其主要優勢在于豐富的小米生態鏈產品;主打智能交互和第三方服務的京東叮咚,其主要優勢在于服務豐富的平臺。
來源:原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