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既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垃圾產量大國。近年來,我國垃圾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僅2000年的垃圾產量就達1.4億噸, 2010年垃圾產量約達2億噸。2017年我國垃圾產量已超4億噸,這么多垃圾怎么處理呢?全部要焚燒或填埋嗎?
你見過焚燒垃圾嗎?
人類是垃圾的制造者,同樣也是垃圾的處理者和“享受者”,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產生的垃圾也同樣是五花八門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垃圾如何處理也成為了當前的一個社會性的問題。
垃圾焚燒是一種較古老的傳統的處理垃圾的方法,近代各國也相繼建造了焚燒爐,垃圾焚燒法已成為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大堆的各類垃堆放在一起,在火焰的舔舐下成為飛灰。濃濃的煙霧從垃圾堆里鉆出來,或是黑色,也或許是灰色的,散發著陣陣的臭味,這樣的場景你見過嗎?
同樣的垃圾填埋也需占用大量土地。同時,垃圾中有害成份對大氣、土壤及水源也會造成嚴重污染,不僅破壞生態環境,還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難道就沒有一種更為清潔的垃圾處理方式嗎?
當然不是,垃圾焚燒發電就是很好的一個選擇。
近年來,由于垃圾焚燒發電概念的興起和試點的成功,在城市里興建垃圾焚燒發電廠也成為了一種新的時尚。這種既能解決生活垃圾,又能為我們帶來能源的新型垃圾處理方式很快就收到政府部門的歡迎。
垃圾發電廠真有那么好嗎?
垃圾發電也是依靠垃圾焚燒來發電,眾所周知,在垃圾焚燒的過程中將會產生大量的二惡英等有毒有害的氣體,這些物質隨著廢氣排放進入空氣后,會對大氣環境造成相當嚴重的影響。而且這些物質在空氣中很難隨著空氣的流通而分解,反而會隨著降雨重新回到地面,對土壤和河流造成二次危害。
想象的垃圾發電廠
二惡英等物質不光對大氣又影響,對人的身體一樣會造成相當嚴重的傷害。它可以通過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徑進入人體。但通過食物特別是脂類,經消化道進入人體的量要占90%以上,它們蓄積于脂肪與肝臟,達到一定程度,便會造成許多不良影響。 二噁英對機體影響大致歸納為三方面:免疫功能降低、生殖和遺傳功能改變、惡性腫瘤的易感性等
上面所述是垃圾焚燒可能帶來的危害,但是一般來說,在垃圾焚燒發電廠很少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為垃圾焚燒發電廠屬于循環經濟中的一種,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環境污染,它與傳統的露天焚燒垃圾的區別就在于垃圾焚燒爐可以處理大部分的有害物質。而且垃圾焚燒發電廠都是要經過嚴格的環評審查的,如果環評不過關,規劃局是不可能審批通過的。
建立垃圾焚燒發電廠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建立垃圾焚燒發電找無疑是給我們的城市生活垃圾找到了自己的去處,在解決城市垃圾,美化環境的同時,又幫我們提供了生產和生活的能源。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環保的行業。但是基于民眾的心理隱患,所以在選址上還是要注意一下“鄰避效應”。另外,在建立垃圾焚燒爐以后還要注意一下垃圾分類,因為不同垃圾的焚燒效果不太一樣,而且在焚燒過程中,有些物質會在高溫下進行化學反應從而產生新的有害物質,所以做好垃圾分類是垃圾焚燒中的一個重點工作。
實際的垃圾發電廠
我國垃圾發電現狀
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裝機規模和垃圾處理量居于世界首位。截至2016年底,全國投產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73個,分布在除青海、西藏、新疆以外的28個省(區、市)的23個省會城市、113個地級城市、74個縣城,并網裝機容量543萬千瓦,年發電量約298億千瓦時,年垃圾處理量超過8000萬噸,占全國城鎮(縣城及以上,不含農村)生活垃圾清運量的比重超過30%;
截至2017年6月份,合計投產項目296個,裝機容量624.8萬千瓦,預計到2017年底,裝機容量將達到68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350億千瓦時,年垃圾處理量超過1.05億噸,占全國城鎮垃圾清運量的比重超過35%。
垃圾發電“二步走”,“錢途”一片光明
第一步,從2017年到2025年。垃圾焚燒發電快速發展時期。
在此期間,垃圾焚燒發電重大制約因素得到有效治理,垃圾處理過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基本形成有利于垃圾焚燒發電的社會環境和條件。
垃圾焚燒發電清潔化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每個項目都成為當地環境保護的亮點工程、公共教育基地。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進入可持續現代化發展軌道,大型專業化企業引領行業發展,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形成較大的行業規模。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啟動走出去,到國外開發建設項目。
在省會城市基本布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基礎上,地級市加快普及布局,具備條件的縣級市或縣開始項目建設。在優化東部地區9省(市)垃圾焚燒發電布局、穩步擴大建設規模的同時,加快啟動人口較多、城鎮化率快速提升的中部地區10省垃圾焚燒發電布局,加快發展進程。
在西部地區12省(區、市)的人口密集區,特別是四川、重慶等人口較多的西南省份,啟動項目建設。
2017-2025年均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00萬千瓦,年均新增垃圾處理量約2000萬噸。
到2025年,東部地區裝機容量預計達到750萬千瓦,中部地區約450萬千瓦,西部地區約300萬千瓦。初步預測,垃圾焚燒發電裝機容量將超過1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880億千瓦時,年處理垃圾約2.6億噸,占年垃圾清運量的比重超過60%,形成4000億規模的現代化產業。
第二步,從2025年到2035年。垃圾焚燒發電穩定發展時期。
在此期間,人口規模達到峰值,城鎮化率趨于平穩。與此相適應,國內垃圾焚燒發電逐漸趨于飽和,形成比較穩定的產業規模。
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具備國際競爭能力,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周邊國家及世界其他國家建設運營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取得明顯進展。
到2035年,具備條件的縣城以上行政區基本建成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實現穩定運行。初步預測:垃圾焚燒發電裝機容量約22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350億千瓦時,年處理垃圾約4.1億噸,占年垃圾清運量的比重超過75%,形成0億規模的現代化產業。
2025-2035年均新增裝機容量約70萬千瓦,年均新增垃圾處理量約1萬噸。到2035年,預計東部地區裝機容量預計達到950萬千瓦,中部地區約810萬千瓦,西部地區約440萬千瓦。
來源:北極星火力發電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