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
國家統計局
2021年2月28日
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采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及時作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沉著冷靜應對風險挑戰,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不動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我國經濟運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復常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一、綜合[2]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3]1015986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7754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384255億元,增長2.6%;第三產業增加值553977億元,增長2.1%。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7%,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7.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4.5%。全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國內生產總值下降0.5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2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7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預計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2447元,比上年增長2.0%。國民總收入[4]1009151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5]比上年下降0.1%。預計全員勞動生產率[6]為117746元/人,比上年提高2.5%。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比上年少增166萬人。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全國農民工[7]總量28560萬人,比上年下降1.8%。其中,外出農民工16959萬人,下降2.7%;本地農民工11601萬人,下降0.4%。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3%。農產品生產者價格[8]上漲15.0%。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個數為60個,下降的為10個。
年末國家外匯儲備32165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086億美元。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6.8974元人民幣,比上年升值0.02%。
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按照每人每年生活水平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計算,551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黨的十八大以來,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絕對貧困歷史性消除。全年貧困地區[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比上年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在監測的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全年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占59.9%,未達標的城市占40.1%。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城市(基于2015年pm2.5年平均濃度未達標的262個城市)年平均濃度3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5%。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全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3.4%,ⅳ類斷面比例為13.6%,ⅴ類斷面比例為2.4%,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6%。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金融風險處置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逆勢成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11]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1%,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1%;裝備制造業[12]增加值增長6.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3.7%。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13]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14]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8.3%。全年高技術產業投資[15]比上年增長10.6%。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145.6萬輛,比上年增長17.3%;集成電路產量2614.7億塊,增長29.6%。全年網上零售額[16]117601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0.9%。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502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2.2萬戶,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1.4億戶。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穩步推進。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分區域看[17],全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525752億元,比上年增長2.9%;中部地區生產總值222246億元,增長1.3%;西部地區生產總值213292億元,增長3.3%;東北地區生產總值51125億元,增長1.1%。全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86393億元,比上年增長2.4%;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471580億元,增長2.7%;長江三角洲地區生產總值244714億元,增長3.3%。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深入實施。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167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70萬公頃。其中,稻谷種植面積3008萬公頃,增加38萬公頃;小麥種植面積2338萬公頃,減少35萬公頃;玉米種植面積4126萬公頃,減少2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317萬公頃,減少17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313萬公頃,增加20萬公頃。糖料種植面積157萬公頃,減少4萬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66949萬噸,比上年增加565萬噸,增產0.9%。其中,夏糧產量14286萬噸,增產0.9%;早稻產量2729萬噸,增產3.9%;秋糧產量49934萬噸,增產0.7%。全年谷物產量61674萬噸,比上年增產0.5%。其中,稻谷產量21186萬噸,增產1.1%;小麥產量13425萬噸,增產0.5%;玉米產量26067萬噸,持平略減。
全年棉花產量591萬噸,比上年增產0.4%。油料產量3585萬噸,增產2.6%。糖料產量12028萬噸,減產1.2%。茶葉產量297萬噸,增產7.1%。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7639萬噸,比上年下降0.1%。其中,豬肉產量4113萬噸,下降3.3%;牛肉產量672萬噸,增長0.8%;羊肉產量492萬噸,增長1.0%;禽肉產量2361萬噸,增長5.5%。禽蛋產量3468萬噸,增長4.8%。牛奶產量3440萬噸,增長7.5%。年末生豬存欄40650萬頭,比上年末增長31.0%;全年生豬出欄52704萬頭,比上年下降3.2%。
全年水產品產量6545萬噸,比上年增長1.0%。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5215萬噸,增長3.0%;捕撈水產品產量1330萬噸,下降5.0%。
全年木材產量8727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3.1%。
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積43萬公頃,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0萬公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313071億元,比上年增長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8%。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2.2%;股份制企業增長3.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2.4%;私營企業增長3.7%。分門類看,采礦業增長0.5%,制造業增長3.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5%,紡織業增長0.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3.4%,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2.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7%,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5.1%,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6.3%,汽車制造業增長6.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8.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7.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
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20058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9.5%。其中[21],火電裝機容量124517萬千瓦,增長4.7%;水電裝機容量37016萬千瓦,增長3.4%;核電裝機容量4989萬千瓦,增長2.4%;并網風電裝機容量28153萬千瓦,增長34.6%;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5343萬千瓦,增長24.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64516億元,比上年增長4.1%[22]。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利潤14861億元,比上年下降2.9%;股份制企業45445億元,增長3.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8234億元,增長7.0%;私營企業20262億元,增長3.1%。分門類看,采礦業利潤3553億元,比上年下降31.5%;制造業55795億元,增長7.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5168億元,增長4.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3.89元,比上年減少0.11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08%,提高0.20個百分點。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1%,比上年末下降0.3個百分點。全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23]為74.5%,其中一、二、三、四季度分別為67.3%、74.4%、76.7%、78.0%。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72996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利潤8303億元,比上年增長0.3%,其中國有控股企業2871億元,增長4.7%。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95686億元,比上年下降1.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1562億元,增長0.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5971億元,下降13.1%;金融業增加值84070億元,增長7.0%;房地產業增加值74553億元,增長2.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37951億元,增長16.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31616億元,下降5.3%。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9%,利潤總額下降7.0%。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24]463億噸,貨物運輸周轉量196618億噸公里。全年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45億噸,比上年增長4.3%,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45億噸,增長4.0%。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6430萬標準箱,增長1.2%。
全年旅客運輸總量97億人次,比上年下降45.1%。旅客運輸周轉量19251億人公里,下降45.5%。
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28087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748萬輛),比上年末增加1937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24393萬輛,增加1758萬輛。民用轎車保有量15640萬輛,增加996萬輛,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4674萬輛,增加973萬輛。
全年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25]21053億元,比上年增長29.7%。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14.2億件,包裹業務0.2億件,快遞業務量833.6億件,快遞業務收入8795億元。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6]136758億元,比上年增長28.1%。年末全國電話用戶總數177598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159407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113.9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27]4835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