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慶目前增長最快的高新產業,初具規模的智能產業正在成長為重慶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來自市經信委的消息稱,一批專業突出的特色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和企業創新平臺等載體發展態勢良好。
智能產業初具規模
據介紹,智能產業主要包括電子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國家高新技術的重要領域之一。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重慶智能產業近幾年發展快速,目前已躋身全國前10位,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已經進入前8位,軟件服務行業排位第13位,在全國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統計顯示,2016年,全市智能產業實現銷售收入約3億元,同比增長30%左右,增速快于全市規模工業產值增速 20個百分點。截至目前,重慶已經引進銳迪科(集成電路設計)、sk海力士(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浪潮(“基礎云”服務提供商)、騰訊、網宿(數據資源)、海云大數據(可視化)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中科云叢(人臉識別),智慧思特(環保大數據)、博拉網絡(營銷大數據)、中移物聯網(物聯網服務)、西南集成(集成電路設計)等本地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
平臺載體不斷完善
隨著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企業創新平臺等載體的不斷完善,智能產業的創造力得以釋放。
在產業載體打造上,永川工業園區獲批國家機器人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南岸區獲批國家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兩江新區智能制造及機器人產業園、渝北區智能終端產業園、大渡口移動互聯網產業園、高新區人臉識別與圖像處理產業園、渝北區仙桃數據谷大數據及傳感器產業園、永川軟件及呼叫外包基地等一批專業突出的特色園區發展態勢良好。
在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上,建立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重慶)、重慶兩江機器人融資租賃公司、機器人應用與培訓中心(學院)等智能裝備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搭建“全國車聯網監管與服務公共平臺”和“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2個國家級車聯網平臺。增材制造領域江北華港3d打印應用中心、永川3d打印快速制造創新中心建成投運。搭建重慶仙桃智能樣機創新中心、智能硬件測試公共服務平臺等智能終端公共服務平臺。
來源:重慶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