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內各大醫院常用的體液檢測手段,有血清蛋白電泳法、免疫固定電泳法等,但這些檢測手段存在靈敏度低、儀器價格昂貴、檢測結果模糊、檢測周期漫長以及檢測費用高昂等缺陷。
揚州大學研究的體液檢測手段是通過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具有廉價、能耗低、響應快和易于微型化的優點,并可實現定量檢測,非常適合于poct(即時檢驗,指在病人旁邊進行的臨床檢測及床邊檢測)領域。中國這個領域目前還屬于發展中期。
這組新研制的阻抗型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它是由電化學芯片載體、高分子微孔膜、檢測器組成,從外觀上看,更像是一個簡易的移動電源,非常輕便。傳感器一端連接好檢測芯片,另一端連接電腦,工作站會自動把數據發到手機或者電腦上。”用于檢測的這種芯片,也是揚州大學的發明,這種芯片猶如一張薄膜,通過對檢測物的特異性識別產生電信號,并配合電化學信號放大技術,從而達到時時檢測目的。
以多發性骨髓瘤為例,作為血液病中最惡劣也最難治愈的惡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由于在發病早期無明顯癥狀,絕大多數患者錯過了可以治療的前期和中期。通過從血液中分泌出的極其微量的物質,借助這項技術,可以在發病初期檢測出多發性骨髓瘤細胞。從樣品采集到注入、檢測和醫療分析等整個過程,耗時20分鐘。
科研人員介紹,如果將以前的技術比作傳統的單筒望遠鏡,現在的技術相當于先進的天文望遠鏡,看得更細,望得更遠了,這項技術為疾病的提早發現創造了契機,為患者爭取了治療的黃金時間。同目前大型醫院常用的手段相比,這種新型技術方法的靈敏度提高了倍,達到了0.05微克每升,且反應迅速。
該技術讓檢測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一般的樣本從采集到檢測,只需要10—40分鐘。
近日舉行的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高分子材料創新大賽(pmc大賽)上,該項技術也從全國55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奪得大賽特等獎。
小編也希望這款傳感器盡快用于實踐上來,讓更多患者盡早治療,造福人類。
來源:儀器交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