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東濟寧調研發現,作為國家煤炭能源基地,濟寧在環保壓力倒逼下走出了一條空氣質量改善和經濟增長雙贏的路子。今年前11個月,濟寧大氣環境治理改善幅度和經濟增幅均位于前列。
經濟增長創十年新高
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份,濟寧市pm2.5平均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8.8%;空氣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均居京津冀“2+26”通道城市前列。
同時,環保倒逼經濟轉型成效凸顯。前三季度,濟寧市規模以上企業營收增長14%、利潤增長41.4%、利稅增長34.7%,均為近10年最高增幅。
濟寧是國家煤炭能源基地和山東省工業中心城市,年產原煤8000多萬噸,燃煤總量4860萬噸、占山東省的六分之一;全市有38家電廠,總裝機容量1025萬千瓦,電廠密度居全國第2位。煤電傳統產業奠定了其工業基礎,也使濟寧成為典型的煤煙型大氣污染城市,工業結構性大氣污染突出。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濟寧市在嚴控燃煤污染方面,將省定燃煤電廠機組超低改造范圍擴大到10蒸噸以上鍋爐,全市176臺燃煤機組(鍋爐)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取締或改造燃煤小鍋爐6臺。在去年推廣清潔型煤21萬噸的基礎上,今年推廣40萬噸,市財政列支4000萬元進行獎補。
濟寧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于永生介紹,盡管濟寧市關停了很多“散亂污”企業,但經濟發展并未受到影響,今年78%的固定資產投資都是來自于環保方面。除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幅、利潤增長、利稅增幅等均為近10年以來最高水平外,制造業企業利潤、利稅,金融機構利潤、逾期貸款等指標均表現搶眼。
兗州煤業濟寧二號煤礦負責人介紹,自濟寧市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公司累計投入人員5余人次,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逐步打造成為濟寧市煤場揚塵治理樣板化礦井。同時,公司研發了綠色煤炭產品,在煤炭市場利好的前提下,今年公司利潤已經超過去年同期。
濟寧市同興印刷廠則在今年5月統一搬遷到接莊街道內的濱河科技園區。公司先后投入60多萬元,改造、增加設備設施,安裝了vocs空氣凈化設備。“經過環境提升改造,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印刷生產工藝,極大的改善了生產環境,員工身體健康得到保障,公司經濟效益大幅提升,訂單越來越多,2017年營業額提升了30%。印刷車間內空氣好了,刺鼻的氣味也沒有了。”公司負責人說。
建立智慧環保監管平臺
此外,濟寧市積極探索“互聯網+環保”新路徑,并投入資金2.4億元,建設濟寧智慧環保監管平臺。該平臺于2017年1月正式運行。
智慧環保監管體系的組織架構以行政區劃為基礎,全市共設立1個市一級網格,劃分14個縣市區二級網格、162個鄉鎮街道三級網格、918個社區村居子網格。每個網格一名網格員,全市共計918名專職網格員,每人統一配備網格化手機終端和交通工具。在此基礎上,建設了1個市級綜合監管平臺、11個部門行業監管平臺、14個縣級綜合監管平臺和162個鄉鎮監管平臺。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