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決定質量,只有高標準才能有高質量。一直以來,標準作為產品的技術依據,對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繼產品競爭、品牌競爭之后,標準競爭成為一種層次更深、水平更高、影響更大的競爭形式。同樣,在儀器儀表領域也不例外。
標準化改革作為國家發展戰略之一,與時俱進的對標準工作進行完善與調整十分必要。為貫徹《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要求,落實推薦性國家標準集中復審結論,國標委終止《衛星定位車輛信息服務系統信息安全規范》等1447項推薦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匯總表見附件)。其中包括制定標準1166項,修訂標準281項。
據粗略統計,本次終止的制修訂標準中涉及儀器分析方法標準共百余項,涵蓋電子測量、食品工業、糧油、工業過程測量、實驗室儀器、農產品、醫療儀器等細分領域,其中重點集中在與儀器產業息息相關的分析檢測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法、分光光度法、x射線熒光光譜定量篩選法、質譜法以及液質聯用等多種分析方法。
除多種儀器分析方法外,本次標準對實驗室儀器領域詞匯、包裝及技術條件等相關標準進行廢止。其中,涉及離心機、天平、振蕩設備、干燥設備、恒溫設備等。此外,工業自動化儀表盤用接線座、激光在線氣體檢測分析儀、微量水分測定儀(庫侖法)、拉曼光譜儀等相關儀器標準給予擬廢止。
研究表明,標準對中國科技的貢獻率為2.98%,對經濟的貢獻率為1.16%,對中國綜合國力的貢獻率為1.5%。有目共睹的是,近年來,國家標準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仍需注意的是,國家標準體系存在總體水平偏低、高技術標準缺乏,安全標準體系不健全等系列問題。
為此,加強標準化工作管理,加速建立較系統、完善、全面的國家標準,提高國家標準質量迫在眉睫。在此過程中,國標委及工信部等部門主體作為標準改革的“領頭羊”,將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在社會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技術進步的標準及時修訂或者廢止。從而保證標準的科學性、規范性,提高標準綜合質量。
對業內企業而言,一些優質的領軍企業往往緊握市場機遇,在制定國際和國內標準方面下足功夫。作為商業化市場化至關重要的最后一公里,這對提升一個品牌市場主導地位和話語權至關重要。未來,期望以天瑞儀器、聚光科技、先河環保、上海沛歐、北京華科儀等為代表的民族優質品牌繼續為新經濟時代下實現制造業強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共同推動科學儀器產業穩中求進,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化工儀器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