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骨子里不同的dna
1643年,中世紀的歐洲,一場鼠疫席卷法國里昂,里昂人民紛紛祈禱、希望上天保佑避過這場災難,當災難突然消聲滅跡時,整個里昂地區所有人都歡欣鼓舞,在12月8號這天晚上,各家各戶都在自己家窗臺上點亮蠟燭向上天感恩,這就是今天里昂燈光節的來源。
所以說,里昂燈光節源自民間與人文領域,發展傳承幾百年后才有政府的介入與引導,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而不像國內的某些燈光節,源自政治需要或是相關產業經濟領域的訴求。
藝術&技術?
照明設計專業是應更偏重藝術還是技術領域?從里昂燈光節的實踐來看,應是藝術高于技術。所有的燈光裝置或是3d投影、聲光電互動裝置等從硬件或是技術實現的角度來說并沒有太多的難點,只能從精神層面是否與受眾人群產生共鳴來評判媒體燈光裝置成功的評價標準。
所以,別再說照明設計師只是建筑空間或建筑環境的“化妝師”,在媒體燈光秀的時代,建筑物理環境只是燈光藝術作品的載體,燈光完全可以完成對建筑物理環境的二次解構與演繹,照明設計師需要用光來講故事,也意味著照明設計師必須完成從“化妝師”到“導演”角色的轉變。
由于2017年算是一個回顧展,所以歷年來比較優秀的藝術造型燈在白蘋果廣場有做一個集中展示。
臨時燈光裝置=臨時工干的?
由于燈光裝置基本只有在四天的燈光節期間展出,所有燈光裝置白天能細看的不多,如果用“見光不見燈”的裝燈標準來評判基本只能算及格水準。
光的價值
夜景文旅燈光的價值可分為政治、社會及經濟上的價值。從收益來源來說可分成直接與間接的,從里昂燈光節的收益來源看應是間接收益大于直接收益,每個節點的燈光表演政府并不收取直接的門票費用反而需要投入大量的安保支出。
政府的間接收益主要來源于住宿、餐飲、交通及所有相關行業的稅收。
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觀點來看,在國內的一二線城市做大規模的燈光節并不合適,而在文化主題公園景區或是三四線城市來舉辦并實現收支平衡更為現實。
來源:阿拉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