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廚具網
    手機版    二維碼   標簽云  廚具企業大全

郭朝暉: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走向何方?

2024-05-15 15:04:07 來源:泰科鋼鐵 作者/編輯: 瀏覽次數:8836 手機訪問 使用手機“掃一掃”以下二維碼,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推進智能制造,必須兼顧三個方面的要求:首先是必須要搞真正的智能制造,而不是給自動化、信息化等傳統技術戴上“智能制造”的帽子,避免喪失歷史的機遇。其次是搞智能制造的目的,必須是為企業創造價值,而不是去搞先進而不實用的東西。第三個要求是可行性,而可行性必須結合鋼鐵行業的特點,而不能照抄照搬離散制造業的做法。

前言

“有家工廠采用流水線的生產方式。生產的每個產品都可以是不同的、對應的工藝也不一樣。但工廠仍然能夠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地組織生產。” 看到這樣的描述,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就是未來標準的工業4.0智能工廠。其實,寶鋼等先進鋼鐵企業幾十年來就是這么做的:熱軋廠、冷軋廠生產的每一卷鋼,都可以有不同的成分、規格、出廠檢驗標準和規格。現在流行的erp、mes、plm、cps等概念,在寶鋼的l1——l4級計算機系統中其實也早就有了雛形。

“在流水線上實現個性化定制”是工業4.0的重要標志之一。對很多行業來說,目前還是個遙遠的理想、是下一步追求的目標。但鋼鐵企業早已實現了,下一步又該如何辦呢?

自從智能制造成為熱點,ar、vr、云制造、透明工廠等概念就開始滲透到鋼企。有人認為,推進智能制造就要搞這樣的技術。但我們的困惑卻是:這些技術能創造價值嗎?投入產出比合適嗎?

我們知道,智能制造的基礎是數字化,要發展數字化仿真技術。許多鋼企在多年前就在做這一方面的工作了。但行業特點決定了,這些問題非常困難,難度遠遠超過離散制造業常見的、基于三維模型的模擬仿真。方向正確,卻難以推進。

有人指出:與國外同行相比,我們的自動化水平還很低、人均噸鋼數還較低。應該提高自動化水平、趕超國外。但我認為,目前我國在自動化領域的差別主要是經濟可行性,尤其是勞動力成本的差別導致的。從經濟發展角度看,提高自動化水平的工作是有意義的。但是,如果僅僅是用機器代替簡單、重復性的勞動,只是補自動化的課,還是走在傳統自動化技術的延長線上,并非智能制造的主流。

推進智能制造的另外一個思路是從業務需求出發。十多年前,許多鋼企就提出了“大規模定制”、“從制造到服務”等戰略口號。但實際進展與戰略定位相比,卻不理想。

總之,中國的鋼鐵企業既要補課,又要面臨真正的創新。但創新之路如何走下去,需要認真地思考。

突破困境的思路

推進智能制造,必須兼顧三個方面的要求:首先是必須要搞真正的智能制造,而不是給自動化、信息化等傳統技術戴上“智能制造”的帽子,避免喪失歷史的機遇。其次是搞智能制造的目的,必須是為企業創造價值,而不是去搞先進而不實用的東西。第三個要求是可行性,而可行性必須結合鋼鐵行業的特點,而不能照抄照搬離散制造業的做法。

價值創造和行業特色,本質上都是體現在業務上的。要落實以上原則,必須落實在具體的業務上。也就是技術要服從業務。然而,智能制造不同于傳統自動化和信息化的地方,在于支持業務本身的創新、幫助企業推進業務轉型和提升,而不是局限于當前的業務。所以,要實現上述原則,我們需要從業務創新的角度考慮三個問題:

(1)智能制造促進業務創新的目標應該是什么?

(2)實現新業務目標的技術線路是什么?

(3)為了實現技術線路的配套條件應該是什么?

“方法決定于目標條件和約束”。業務目標確定以后,我們要確定技術線路,而技術的實現受到技術和非技術因素的約束。這是我們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三個問題都不好回答。難在爭議很大,到底聽誰的。要正確認識這些爭議,就要分析這些觀點是怎么來的。正如殷瑞鈺院士所言,很多觀點來自于國外先進的離散制造行業。我們知道,行業和國情不同,目標和方法都不能直接借鑒。要趕上智能制造這趟車,必須從智能制造的本質出發。

“本質”又是什么呢? 要認識本質我們需要一個最基本的共識。我認為:以ict技術為出發點、以價值創造為歸宿,應該是基本的共識。在出發點和歸宿之間的漫長道路,是智能制造所包含的內容。這條道路之所以漫長,是因為涉及到工業與ict技術的深度融合,是互相促進、互為因果的漫長發展過程。我們把這個邏輯體系內的技術,歸結為智能制造的核心內容。

智能制造的業務目標的業務目標

作為智能制造的業務目標,應該符合前面所述的三個基本要求。

對離散制造業來說,“在流水線上實現個性化定制”是最典型的業務目標。這個目標在先進鋼鐵企業早已實現。然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鋼鐵企業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交接坯、余材、質量穩定性差、生產組織的困難、物流不順暢、高能耗、人員業務量大(進而導致人多、自動化水平低)、產品設計問題多。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可以把解決上述問題的工作歸結為減少個性化定制的負面問題。事實上,提高質量、自動化水平、縮短交貨期、減少庫存、推進個性化服務和集約化生產等大量的業務需求,都可以劃歸到這個范疇中來。我們把解決這些問題作為鋼鐵行業智能制造的業務目標。從這個角度看,人們對這個業務定位的目標是熟悉的、需求也是明顯的。

于是,人們會產生新的疑問:對企業來說,這些問題都是老的問題,怎么能夠通過智能制造來解決呢?這里就涉及到實現技術目標的技術線路了。

實現業務目標的技術線路

要實現“降低個性化定制的負面作用”這一目標,本質是要在具體的業務活動中更加科學、快速地決策,進行更大范圍的優化。智能制造的優勢,在于推進智能決策。事實上,產品的(外)設計、鋼種的合并、余材的處置、生產的組織、生產和產品異常的處置、質量動態控制、技術服務的本質都是做決策。過去,這些決策過多地依賴于人的經驗,而今后則要推進智能決策來做得更好。

智能決策可以有不同的程度。可以是機器完全自動決策、可以是受人監控的自動決策、可以是機器輔助人決策。智能決策利用了計算機突飛猛進的計算能力,可以讓決策更加科學、迅速。智能決策體現在算法上,但背后依托的則是數字化的信息和知識。

人們自然會有另外一種疑問:即便現在依靠人的決策,缺少的也是信息和知識。比如,很多問題出在用戶需求識別不準確、設備狀態不清晰、動態質量控制的知識缺乏、不知道鋼種如何改判。這些知識往往是專業知識,在這種條件下,智能決策還不如人的決策,推進智能決策又有什么用呢?

我們認為:知識匱乏確實是個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知識匱乏本質原因是“知識生產”的投入產出比問題。

我們知道,獲取知識是需要成本的,比如做實驗、培養人才等。在傳統的決策模式下,知識往往附著于少數優秀專家的大腦中,這使得知識不能共享、難以重用、難以拓展。對于復雜的問題,受人的精力和能力的限制,往往要劃分成若干子問題來完成,進而弱化了優化效果。這樣,知識帶來的收益是少的。而智能制造能夠推動知識的重用、推動大尺度的優化、推動資源的共享、各個部門的協同,可以進一步推動知識的優化、無人化少人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智能服務以及加快交貨周期等。所以,在智能制造時代,知識帶來的效益是完全不一樣的。

要做到上述問題,不僅要加大“知識的生產”,更要對知識進行數字化、模型化。這個工作非常困難。但是要推進智能制造,這個困難是無法繞過的。

此外,還應該看到:智能制造所需要的知識難以數字化是鋼鐵行業的一個重要特點。冶金部原總工程師殷瑞鈺院士也多次指出這個問題。這也決定了我們在知識管理的思路上與離散制造業是有差別的。離散制造業的plm難以直接用于鋼鐵行業,也是這個道理。但是,我們認為:這個問題雖然困難,但取得本質性進展是完全可行的。

技術線路的重點之一,是解決如何低成本高質量地生產知識、管好知識,如何科學高頻度地使用知識。這樣,問題又轉化成另外的問題:平臺問題、標準問題、方法問題、組織結構問題等。例如,所謂標準問題,即要像過去管理產品和工藝標準那樣管理智能制造所需要的、智能決策的知識。由于相關知識是零散的,需要用平臺來管理;平臺不僅要提升人對知識的管理能力,還要與知識的應用過程對接起來。這些問題,基本上是技術問題了。

我們設想,未來的知識生產可能由三類人分工協作:一部分人提出原始的知識,如操作工、現場操作人員。一部分人將知識進行提煉和規范化,轉化成可數字化模型化的知識,如懂it的業務專家;還有一部分人實現知識的數字化模型化,主要是it技術和管理人員。這種設想,與人的專業能力局限有關。

智能制造的配套條件

知識是用在業務流程上的。在業務流程上實現智能化,要把感知、決策和執行統一起來。這里涉及到很多的問題:如感知和決策涉及到權限,執行涉及到資源和手段。如果沒有權限和手段,業務流程是轉不起來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組織流程、商業模式改革。

如前所述,智能決策相關的大量知識,往往都是在人的腦子里面的。在很多場合下,知識的貢獻意味著貢獻者自己價值的貶值。面對這樣的悖論,企業需要思考考核機制、企業文化、組織設置等問題。

再看得遠一些會發現:知識重用和業務流程、市場定位、企業核心業務密切相關。要讓知識發揮作用,必須轉型到需要知識的地方(比如服務對象的改變),要為知識的重用尋找“市場”。比如,要實現“制造到服務”的轉型,很可能要面對中小客戶。因為中小客戶對服務的需求才是迫切的。

殷瑞鈺院士一再強調:“鋼鐵是個耗散系統。”這一特征決定了我們還需要關注生產流程本身的設計和優化。事實上,“物理側”是“賽博側”發揮作用的基礎和前提;對“物理側”的優化和改進,也反映了“深度融合”的思想。

智能制造是個系統工程,有很多的層次和側面。比如,技術要服從業務需求,尤其是新的業務需求,而新的業務需求決定于公司的戰略方向,戰略方向又取決于對外部市場的選擇,對外部市場的選擇又決定于社會發展所導致的市場本身的變化。我們設想,如果公司把快速響應、重視服務、推進無人化作為未來戰略目標,智能制造就是必須要做的基礎工作。

結語

在我們看來,智能制造是ict技術推動的。推動的邏輯大概是這樣的:ict技術導致感知能力加強;于是,為應對感知到信息,業務變得空前復雜。當問題復雜性遭遇人類認知的瓶頸,就會導致管理和技術上的一系列困難,而這些困難成為催生智能制造的動力。因此,智能制造能用來克服人的缺點和不足,讓機器做得比人好。那時,人的工作逐漸轉化為讓機器做得更好。

智能制造是工業和信息技術的相互作用和深度融合。從“深度融合”的角度看,設備、流程的改進;數字化工具的采用、信息化、自動化程度的提高等,也都可以成為智能制造工作的一部分。其中,“知識數字化”是一個關鍵的環節。缺少這個環節,鋼鐵行業的智能制造難以實現質的飛躍。

來源:泰科鋼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

 
本條標題:郭朝暉: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走向何方?
本條信息網址:
文本助手 資訊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閱讀關鍵詞
  • 手機瀏覽本文

    手機應用中掃描本文二維碼,即可瀏覽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網絡中。

  • 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關注中華廚具網微信公眾號,實時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版權/免責聲明:
一、本文圖片及內容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如涉及各類版權問題請聯系及時刪除。
二、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三、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中華廚具網

0相關評論
今日熱點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薦品牌更多
熱門頻道
關閉廣告
合作伙伴:
中華廚具網 魯ICP備2021046805號         魯公網安備 37162502000363號 (c)2018-2025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資有風險 加盟需謹慎
關閉廣告
關閉廣告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欧美久久久久久精选9999|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久久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郑州公司 |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看大片|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久久现线拍| 久久久免费精品re6|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99久久国产免费福利|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大香萑太香蕉av|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国产三级观看久久| 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 久久无码国产|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国产高潮国产高潮久久久91 |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 久久棈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