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有人猜測,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就是散布式發電與互聯網技能的緊密結合,在往后,每個修建物都會變成一座發電主體,不僅處理了修建用電的問題,也帶來了比如電力的輸送方式、信息傳播、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以及戰略性新興工業開展的巨大變化。而我國特有的地輿條件、日照條件以及人群寓居散布等狀況,也讓我國政府意識到,必需要支撐散布式光伏發電,才干使得我國光伏工業向正確的方向開展,抓住第三次工業變革的先機。
從2015年的全面回暖到2016年史無前例的搶裝潮,再到2017年分布式光伏的全面爆發,光伏行業的發展速度一年比一年快,120gw的累計裝機提前三年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而且這種勢頭有望保持下去。
今年初,在經過2016年史無前例的搶裝潮之后,業內抱著盛極必衰的心理,普遍預期2017年將難以延續2016年的盛況。但事實上2017年光伏行業再次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取得的成就比2016年更加令人震撼。
從數據上看2017年我國光伏行業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前三季度新增光伏發電裝機達到4300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2770萬千瓦,同比增加3%;分布式光伏1530萬千瓦,同比增長4倍。截至9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20億千瓦,其中,光伏電站9480萬千瓦,分布式光伏2562萬千瓦。相比電力工業統計數據中發布的1-9月全國發電新增設備容量9339萬千瓦,光伏新增發電4300萬千瓦占到全部新增發電的46%,幾近半數。而所有新增設備中,火電3098萬千瓦,水電823萬千瓦。也就是說,太陽能新增發電已經超越火電,成為我國第一大新增電源。
與此同時,光伏發電面臨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棄光限電
大型地面電站主要建設在西北地區,當地消納能力有限,且遠距離輸配電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導致電力供需在光照資源豐富地區內部及西北內陸和東南沿海地區之間的不平衡,進而造成嚴重的棄光限電問題。
補貼拖欠
中國光伏發電起步較晚,目前投資光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補貼。一方面,由于光伏裝機規模增長快,可再生能源補貼無法應收盡收;另一方面,補貼發放程序過于復雜,導致光伏發電補貼拖欠問題嚴重。
融資難度大
由于電站建設資金需求量大、周期長,光伏產業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特別是分布式電站項目,受限于高價值固定資產規模較小,且收益對延后發放的補貼依賴性高,通過政策性銀行或商業銀行貸款等渠道融資比較困難,因此也促使了光伏產業與融資租賃的結合,實際融資渠道較為單一,且融資成本偏高。
目前我國光伏行業正處于規模擴張型發展向質量效益型發展的轉變、高補貼政策依賴模式向低補貼競爭力提高模式的轉變階段。光伏發電前期投入成本較高,對政府補貼依賴性強,但政府補貼拖欠問題較為嚴重,光伏發電發展受到一定制約,發電企業整體盈利能力一般。但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光伏度電成本下降,發電企業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對政府補貼的依賴性也將減弱。同時受益于儲能技術發展以及電網輸配系統建設逐步完善,光伏發電效率將進一步提高,棄光率也將有所下降,因此長期來看,中國光伏發電發展前景較好。
來源:原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