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一直是全民關注的焦點,也是國家迫切需要進行的重點工作。無論是大氣污染、水污染還是土壤污染,均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為此,國家也在積極探索和評估環境污染對我國人群健康的影響,相關調查工作如火如荼開展。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推進環境健康風險管理,規范兒童土壤攝入量調查工作。11月29日,環保部發布《兒童土壤攝入量調查技術規范 示蹤元素法》標準,具體名稱和編號為《兒童土壤攝入量調查技術規范 示蹤元素法》(hj 876-2017)。
根據公告,本標準由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制定,主要起草單位有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北京科技大學。規定了兒童土壤攝入量調查的工作程序、調查內容、調查方法和技術要求,本標準為首次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該標準適用于以鋁、鈰、鈧、釩和釔為示蹤元素,采用示蹤元素法對3——17歲人群開展的土壤攝入量調查。引用了gb 9.268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多元素的測定、hj 700 水質65種元素的測定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hj 776 水質32種元素的測定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hj 803 土壤和沉積物12種金屬元素的測定王水提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等 規范性引用文件。涉及的儀器包括微波消解、icp等。
對調查的土壤、食物、尿液和糞便等樣品,參考hj/t166、hj776、hj700、gb9.268等標準,以及微波消解、icp-aes和icpms等分析儀器進行樣品前處理、樣品分析等,最終得出檢測結果。
環境污染治理作為國家工作中重點、難點之一,其當前形勢引起社會高度重視。尤其是水十條、土十條以及相關的治理意見和檢測標準發布,為環境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與此同時,目前相關的分析檢測技術和科學儀器不斷研發,為環境污染治理提供例如具體的辦法和儀器支持,我國環境治理整體形勢朝著穩重向好的方向不斷前進。
在這一形勢下,關于環境健康評估方法和標準隨著環境治理工作循序漸進,越發引起關注。近年來,為了彌補這一領域的空白,環保部先后下達了多項標準編制任務,并獲得一定成效。本次《兒童土壤攝入量調查技術規范 示蹤元素法》正式發布,將有助于推進環境健康風險管理,為兒童身體健康提供具體意見和安全保障。
來源:中國化工儀器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