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正形成以“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產品智能化”為基礎,以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最后,從政策的角度,主要國家紛紛走向“再工業化”,日本提出的“工業智能化”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服務機器人;德國把工業4.0作為重點;美國特朗普要重振制造業;中國于2015年提出制造業強國戰略,即“中國制造2025”。
人類的工業生產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工業1.0,即機械制造時代,主要特征是機械化生產;第二階段是工業2.0,即電氣化與自動化時代,主要特征是大規模批量生產流水線;第三階段是工業3.0,即電子信息時代,主要特征是高度自動化、柔性化生產;第四階段是智能制造時代,也稱為工業4.0,即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蓄勢待發。
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在哪里?
“新工業革命”在眾多領域不斷展開并趨勢性加快,制造業的發展出現三大趨勢(自動智能化、服務型化和國際化),中國制造業有望在這一輪全球朱格拉周期疊加新工業革命下實現結構升級和制造業的由大變強。
當前中國在機電設備尤其是自動數據處理等方面積累起較高的技術水平,具有數量眾多的相對廉價的工程師(“工程師紅利”),也符合當前需求的主要趨勢,5g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將會獲得廣泛的政策支持,發展后勁大,前景廣闊。
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也在2015年時對《中國制造2025》進行全面解讀時指出新工業革命正在發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線,對制造業生產方式、發展模式和產業生態等方面都帶來革命性影響,制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競爭制高點。
當前,我國仍然只是一個制造業大國,尚不能算是制造業強國,中國工業網認為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成熟使制造業形成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互聯制造、定制制造和綠色制造將是未來幾十年世界工業革命的業態。
我國領導層已經發出清晰的政策信號,要積極投身新工業革命,預計“十九大”之后,新工業革命相關的措施將成為實現我國第二個“一百年”的藍圖,實現“現代化”的主要手段。
來源:中國工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